八年級政治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老師引導:下面讓我們聚焦一下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舊的矛盾沒有徹底得到解決,又為隱私權的保護增添了新的矛盾和難度。
材料(見附錄中材料4):新型手機與隱私權保護
設問:手機的這些功能,可能給人們正常社會生活帶來哪些侵害?如何預防、減少侵害現象的發生?
老師總結:科技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個人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不能對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損害。手機拍照,有的還傳播,使人們感到隱私權、肖像權受到侵犯;定位手機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如不當使用也會成為追蹤、監視他人活動的工具,而這種監視妨礙了人們生活的安寧。在法律上,我們認為這些實質都是侵犯人們隱私權的行為。
可見,科技的發展給人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素質要求,要求社會成員強化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隱私意識。 學生討論后發言 隨著科技的發展,為隱私權的保護增添了新的矛盾和難度,通過本案例的分析強化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隱私意識。
小結: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維護隱私上,我們提得最多的一些詞是“尊重、信用、責任”,總之,尊重隱私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去偷聽、刺探、窺視他人的隱私。 通過小結歸納鞏固學習成果
引導:那么,如果我們的隱私權遭到侵害怎么辦呢?
老師歸納學生的發言:抓住不能心軟手軟,忍氣吞聲,必要時用法律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生通過看書或與同學商議來回答 讓學生自主學習
實踐活動:小試鋒芒,比比創造力
現在我國法律關于隱私權的保護分散在各個法律領域中,保護力度還很不夠,新的《民法典》即將制定。這部全新的民法將對隱私權作出具體的規定。“將保護個人隱私權提到法律中去,這是中國法制建設的一大進步,也是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縮影。”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在這部全新的民法中,你認為應該加上哪些有關隱私保護的內容?列舉得越多越好。 學生列舉,可延伸至課后。 擴展學生的思維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本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隱私。保護公民的隱私既是道德的呼喚,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現代文明的標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學在保護隱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讓我們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寬讓容。 升華情感,歸納鞏固。
附錄
材料1:可監控上網與聊天記錄的“電子家長”羊城悄流行
近來,一種專門管理青少年使用電腦及上網的監控軟件“電子家長”在廣州一些家庭中流行起來。通過這套由教育部、廣州市教育局、共青團廣州市委等部門要求學校推薦家長使用的軟件,不但可以過濾不健康的網站,家長還可看到孩子的上網記錄、聊天記錄等,但同時也有學生家長認為此舉侵害學生的個人隱私權。
社會上人們對于這個事件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但看法又各有不同。
第一種意見認為:這種做法是一種很好的探索,值得提倡,讓家長履行更好的監護權。
第二種意見:反對,認為此舉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
第三種意見:懷疑,“電子家長”能奏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