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助我成長》學案
b、劉某父親的做法符合家庭實際,因而是正確的 c、劉某的言行是堅持了公民享有的權利 d、劉某的言行違背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作為義務是必須履行的
辨析5、某校初二學生王某經常無故曠課,班主任老師批評教育他,他卻說:“我不偷不搶,讀不讀書是我的權利,別人管不著。”
請你幫幫他:6、初二學生小明因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習成績差,不想再讀書了,小明的媽媽告訴來家訪的班主任李老師說:“我們家經濟本來就困難,這不,他爸由于廠子不景氣,最近又下崗了。家里現在是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再說小明自己讀書不爭氣,成績在班上老是倒數幾名,讀下去也不會有多大出息的,他自己也感到讀不下去了。所以我和他爸商量著干脆就別讓他上學了。
假設你就是李老師,該如何幫助小明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勸說小明和他的父母,使小明能返校讀書呢?
【課后反思】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第六課《終身受益的權利》
【課前使用說明】1、課前預習、自主學習:結合學習目標和學案,復習課本內容,并獨立完成《自主學習》內容。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組長組織組員對學案進行討論,幫助有展示、點評任務的同學高效完成任務。
【學習目標】:懂得教育的含義、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權的含義、義務教育的地位、含義和特征;提高學生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培養學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履行自己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態度。引導學生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使學生認識到,接受教育,即對個人成長和家庭有利,也對國家和社會有利,即使道德責任,也是法律義務。知道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要采取各種合法方式予以維護;明確履行受教育權的主要內容;提高依法維護自己受教育權的能力,增強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機會,履行自己的受教育義務的意識和決心;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培養自覺學習的態度。
【知識梳理】1、教育的含義:教育,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為目的,以傳授知識、經驗為手段,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傳承活動和催化活動,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中介。
2、教育對個人的作用: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個人生活的準備,它通過向個人傳遞文化,幫助人超越一己之見去掌握前人的經驗、分享人類世代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喚起人的潛能,不能提高和革新自己,從而開辟人類發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來的基礎。
3、教育對個人、國家的意義:教育能為人們未來的生活奠基。要讓短暫的生命發光,有尊嚴有意義地渡過一生,必須接受教育。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知識迅速增加,社會變化日新月異,社會競爭空前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接受教育,喚醒潛力,發展才智,才能擺脫愚昧,增長才干,豐富人生,享受現代文明,在職業活動和其它活動中獲得成功。教育對于個人一生的成敗至為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獲取知識,知識改變命運。對于民族、國家來說,教育成就未來。
4、受教育權的含義:受教育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依據法律的規定,我國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所謂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