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公共利益的維護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了解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的過程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及其必須承擔的責任及其承擔這些責任的代價和好處。包括“社會組織的公共利益”和“每個人的責任”兩部分。
第一部分“社會組織的公共責任”,包含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政府的職責,闡釋政府在維護公共利益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承擔的重大社會責任。第二層次,非政府組織的力量,闡釋非政府組織在維護公共利益過程中的重大作用。
第二部分“每個人的責任”,包含二個層次。第一層次,履行分內的職責,通過事例說明個人在維護公共利益方面的責任。第二層次,公共生活中的社會責任,闡釋了個人在公共生活中如何承擔維護公共利益的責任;在些基礎上,以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為例說明每個作為社會的一員在公共生活中,在維護公共利益方面所應承擔的義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維護公共利益的角色和責任
教學難點:作為一名學生及社會公民在維護公共利益中的責任。
[計劃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社會組織的公共責任
[教學重難點] 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社會角色及其責任
[教學過程與內容]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知道,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難免發生沖突和矛盾,發生沖突時我們要優先考慮公共利益。這都是被動的維護公共利益,我是否可以主動維護公共利益呢,這節課我們首先學習社會組織的公共責任。
二、講授新課
維護公共利益是每個社會成員的共同責任,公共利益不能自動實現,他的實現需要道德的約束、法律的調節和制度的保障。現代社會以組織化的方式進行管理也運行。社會組織在維護公共利益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政府的職責
(1)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與守護者。公共利益的實現程度反映了政府的執政水平和能力,體現了一個國家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程度。
(2)政府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強制或非強制手段維護公共利益。政府必須依法行政,執政為民、履行職責。在突發事件面前政府組織資源聚集力量采取措施保護人民利益。
(3)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政府廣泛開展國家的合作。
2.非政府組織的力量
(1)……是一種道義性、公益性的力量。
(2)堅持“全球意識”,影響社會的決策,引導和改變社會輿論和公眾行為。
(3)依據法律、規章制度和道德要求發揮相應的社會功能。
3.探究
(1)休漁期與休牧期會帶來哪些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率。如果沒有這些制度會有什么結果?
(2)常見非政府組織舉例:紅十字(紅新月)、綠色環保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等
4.課堂提高
(1)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程度反映了(d )
①政府的執政能力和水平②政府以何種形式維護公共利益③政府是否代表人民利益④國家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程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政府執政為民,履行職責的基本準則是( c )
a.依法辦事 b.依法治國 c.依法行政 d.執法必嚴
(3)我國下令規定休漁期、休牧期等來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和草場資源。在此,政府維護公共利益所用的方式是( b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經濟手段 d.道德感化
(4)思考: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維護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