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做誠信的人
做誠信的人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誠實是獲得信任的前提和基礎,知道誠信的智慧與誠信守則。
能力目標:通過角色體驗和辯論,培養(yǎng)學生判斷分析能力,學會在不同的情景中能自覺遵守誠信守則,能運用誠信的智慧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和法律意識,教育學生誠實做人,講究信用,把誠信作為立身之本。
教學重點:了解誠實與信任的關系,怎樣做誠信的人?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誠信的復雜性,具備誠信的智慧。
教學過程
看小品:《假幣》(由兩位同學表演:買東西找零錢,雙方都怕遇到假幣)
提問:看了這個小品,你想到什么?
學生回答:反映社會上的人缺乏誠信!
導入新課:做誠信的人
提問:你怎樣理解誠信?
總結:誠實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堅持實事求是,是誠信做人的守則之一,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
圍繞《假幣》提問:很多人都知道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但為什么有些人還是不誠信,是什么原因當我們面對誠信與不誠信時,做出了錯誤選擇?結合以上的小品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不講誠信的后果。
(學生回答)
看情景劇《開店》
(學生討論回答)
導出:誠信守則的要求:在涉及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一邊。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沖突時,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長遠利益一邊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原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的一邊。(多媒體顯示)
總結:誠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要求是確定的,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什么都要照實說呢?
(如果有必要可加入分析案例《說與不說》和情景對話:(現場請兩位學生和老師表演)同學甲穿了一件很難看的衣服,問同學乙和丙好看不好看,(學生有可能說好看——假話:有可能說不好看——真話:也有可能婉轉的說不好看——正確的做法)表演完后請同學討論思考說看法。)
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誠信需要智慧
指導學生看書p121小健的事例(用多媒體演示)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總結:誠信,是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尊重隱私是待人坦誠的前提,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
生活中,還有很多復雜的事情,有時生活需要“善意的謊言”,而并不違背誠信的道德,有時卻要實話實說,否則就是虛偽欺騙。
善意的謊言(資料)
陜西咸陽一名19歲的農家女孩張培娟,在邁入XX年高考考場的前56天,突遭人生大難:父親不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為了不影響女孩參加高考,親人和老師同學們們一邊忙著料理后事,一邊含淚決定:封鎖消息,讓孩子安心度過高考!謊言整整持續(xù)了58天,直到張培娟完成高考。最后張培娟考上理想的大學。
提問:看完有何感想?你覺得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或什么時候需要善意的謊言?目的是為了什么?引導學生結合對生活的理解說得具體一些。
(學生回答)
總結:誠信的核心是善。
結束語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的靈魂貶值,可以讓人的心靈高貴;誠信沒有體積,卻可以讓人心情灰黯,蒼白,可以讓人的情緒高昂,愉快。再過兩年就要迎來第29屆北京奧運會,作為東道主,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去迎接世界各國人民的到來,展現我們文明古國的風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