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誠信的人
幻18:問:鐵柱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親戚朋友都指責他、埋怨他?
這里面存在怎樣的利益沖突?(一邊是什么,一邊是什么?親情與法律)應該怎樣選擇?
師:實際鐵柱之所以困惑,親戚朋友之所以不理解他,都是因為在里面存在情與法的沖突。那么鐵柱是怎么做的?(站在法這邊,維護了法律的尊嚴。)
幻19:結論:誠信守則四:在情與法的沖突中,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法律一邊。
小結:所以在我們生活中,存在很多很多利益的沖突,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這三大類的沖突。通過我們同學的討論,還有我們看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當這些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哪一邊?站在右邊。也就是要我們站在長遠利益、群體利益、法一方。當這些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你應該有一個清醒的選擇,這樣你才是一個真正誠信的人,你在道德上才能不斷的升華。
幻20:
誠信守則
實事求是
生命威脅 眼前利益 長遠利益
金錢誘惑
物質誘惑 個人利益 群體利益
名利誘惑
情感約束 情 法
過渡:好了,這是我們分析誠信的四個原則,那么有的同學說了,我也看明白了,什么沖突不沖突的呀,這幾個例子不就都說嗎?遇到事就說實話,實話實說,知道什么就說什么,什么事情照實說就對了,就不可能在這些利益沖突中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看法對不對呢?(也不對)
過渡:生活沒有這么簡單,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都是非常復雜的。下面讓我們看兩個材料。
幻21:8、材料分析:“說與不說”
案例一:小健是老師最信任的一班之長。一天,老師找小健了解小奎的情況,因為小奎最近行為反常,上課神情恍惚,成績直線下降。小奎是小健的好朋友,小健知道小奎最近在網上交了朋友,每天都和網友聊天,打網絡游戲,小健向小奎保證過不把此事告訴別人。面對老師的詢問,小健很為難。作為班長,他有責任向老師如實反映情況;作為同窗好友,他又有義務保護同學的隱私。
案例二:平平與小唐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小唐和班里的同學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個陌生的年輕人,走過來向他們打聽平平家的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其他同學都搖頭說不知道,并都指向小唐,說她是平平的好朋友,應該知道。平平的確知道。但此時此刻,她該怎么做呢?
是說還是不說,你自己任選一個案例來說都可以。(討論)
討論:●你選哪個案例?你認為說還是不說?原因是什么?
●兩個案例都涉及什么與什么之間的矛盾?二者發生沖突時應該怎樣做?
師1:第一個大多數認為應該告訴老師,第二個大多數認為不應該告訴陌生人。誠信的品德是高尚的,誠信的要求是確定的,但做到誠信的具體條件又是非常復雜的。
幻23:做到誠信,不違背道德,是需要智慧的,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措施。
幻24:結論:誠信智慧觀點一:對誠信的理解應與具體的情景結合起來。
師2:實際不管說還是不說,我們都會發現在這兩個案例中都存在一個矛盾。一方面是對人誠實即誠信,做到實事求是。另一方面是尊重與保護他人的隱私。
幻25:正確把握誠信與保護隱私之間的關系:
1、“以誠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我們應該恪守誠信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