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殖與發育
第一節:1.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殖器官(1)綠色開花植物生殖器官的結構及種子、果實的形成過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實和種子三部分。
花的結構
變化
花被
花萼
凋落(如蘋果、桃)或存留(如茄子、草莓)
花冠
凋落
花蕊
雄蕊
凋落雌蕊
柱頭和花柱
凋落子房
子房壁
發育成果皮
果實胚珠珠被發育成種皮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2)種子的分類根據有無胚乳,可分為有胚乳種子和無胚乳種子;根據子葉數目,可分為單子葉植物種子和雙子葉植物種子。2.芽的發育和種子的萌發過程(1)芽的結構及其發育過程(如圖4—1) (2)種子的萌發過程(圖4-2)
種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胚中的胚芽、胚軸和胚根細胞就開始分裂和生長。首先,胚根發育成根,同時,胚芽逐漸長成莖和葉,這樣就長成了一株能獨立生活的新植物(如圖4—2中以豌豆為例,展示了種子萌發的全過程)。(3)影響種子萌發的條件①種子萌發需要的內部條件種子萌發需要一個完整的胚,同時需要胚乳或子葉提供足夠的營養,這是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②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合適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氧氣。極少數種子的萌發還需要光照條件(如萵苣、煙草等)。3.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1)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植物開花后,雄蕊中的花粉就會從花藥中散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一過程叫傳粉。傳粉以后,花粉受到柱頭分泌的黏液的刺激,就開始萌發并形成花粉管。花粉管沿著花柱向子房生長,花粉管內有精子。子房內的胚珠中有卵細胞,當花粉管到達胚珠時,花粉管里的精子就會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生產上的應用:人工授粉。(2)綠色開花植物的無性生殖及其在生產上的應用綠色植物的無性生殖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如低等藻類植物)、孢子生殖(如蕨、胎生狗脊、地錢、葫蘆蘚等)、營養繁殖、組織培養等。其中植物的營養繁殖方式有:嫁接、分根、壓條和扦插。對于綠色開花植物而言,無性生殖方式有:營養繁殖、組織培養等。生產上的應用:由于營養繁殖能保持某些栽培植物的優良性狀,而且繁殖快速,所以被廣泛地應用于花卉和果樹的栽培中。
第二節:人類的生殖與發育1.人體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1)男性生殖系統主要由睪丸、輸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組成。其中,睪丸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產生精子。(2)女性生殖系統主要由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等器官組成。其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它能產生卵子。子宮是孕育新生命的場所。2.新生命的誕生過程及各階段的生理特點(1)新生命的誕生過程受精→胚胎發育→分娩→哺乳。(2)各階段的生理特點①受精受精的實質是一個精子頭部的核與卵細胞的核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場所是在輸卵管中。②胚胎發育從受精卵分裂開始,直到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產出為止的整個過程叫胚胎發育。在受精卵發育成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內,并在子宮內膜上著床形成胚胎(約七天,此后稱女性懷孕)前,受精卵細胞分裂所需要的營養來自卵細胞細胞質中的卵黃。之后,胎兒通過臍帶與胎盤相連,從母體血液里吸取養料和氧氣,并將二氧化碳等廢物排人母體血液。③分娩胎兒從母體內產出的過程叫分娩。這一過程意味著新生命的誕生。④哺乳母乳含有嬰兒所需要的豐富營養物質,還含有免疫物質,因此應大力提倡母乳喂養。3.人的胚后發育和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變化(1)人的胚后發育幼兒期和青春期是人一生中兩個身體迅速生長的時期。(2)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的變化青春期是一個人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以性發育、性成熟為主要特征。①第二性征的出現第二性征是除性器官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男性:主要表現在長胡須、喉結突出和變聲等;睪丸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第二性征出現并得以維持的主要原因;女性:主要表現在骨盆寬大、乳腺發達等。卵巢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第二性征出現并得以維持的主要原因。②內臟功能日漸健全如心臟的收縮力顯著提高,肺活量顯著增大;特別是腦的內部結構和功能不斷分化、發展。③生殖器官的成熟睪丸和卵巢分別開始產生精子和卵子。于是,女性開始出現月經,男性開始出現排精等生理現象。4.動物生殖方式和發育過程的多樣性(1)昆蟲的發育有完全變態發育(發育過程中有蛹期,如蒼蠅、蝴蝶等)、不完全變態發育(如蝗蟲、螻蛄等)和不變態發育(如衣魚等)。(2)青蛙的發育從幼體(蝌蚪)到成體(蛙)的發育過程中,在生活和形態結構上要發生很大改變的發育類型,叫做變態。5.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情況時間事件標志公元前50xx年人類祖先發現,最茁壯的植物種子培育出的谷物更優良克隆技術最終目標的最初體現,是人類開始按照人類的意圖控制生命的開端195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希里格斯和托馬斯·金用一只蝌蚪的細胞制造了與原版一樣的復制品引發了關于克隆的第一場辯論1972年科學家將某種特定基因分離出來,使它與某種有機體結合,產生理想的基因復制品這是人類利用生物外源基因的轉基因技術的開始1984年科學家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細胞克隆出一頭羊,這是第一例得到證實的克隆哺乳動物能克隆出哺乳動物是這一實驗的偉大之處,但利用的是胚胎細胞(具原始分生能力的干細胞)1996年(1997年2月17日公布)英國科學家wil.mut等參與的世界第一例從成年動物細胞克隆出的哺乳動物綿羊多莉誕生人類在該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引起全世界的轟動1997年美國總統克林頓決定5年之內禁止用聯邦基金資助克隆人計劃xx年11月美國馬薩諸塞州沃塞斯特的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宣布:首次克隆成功了處于早期階段的人類胚胎20世紀90年代我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涌胚胎克隆取得成功xx年6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功獲得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標志著我國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的崛起xx年9月中科院動物所與法國科學家合作,發明了精確控制大鼠卵細胞自發活化的專利技術xx年3月14日中科院動物所年輕的研究員周琪在瑞典召開的國際轉基因科技大會上獲得geno-way轉基因科技獎周琪是獲得國際轉基因科技獎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xx年2月18日聯合國大會法律委員會經長時間辯論后,最終通過一項國際宣言:要求所有國家禁止開展有違人類尊嚴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的研究,并提交聯合國大會討論和批準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反對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場,并將加強對治療性克隆人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確保人類的尊嚴和國際公認的生命倫理原則不受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