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和發育(八下生物教案)
第1節 植物的生殖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 (2)舉例說明幾種植物的營養繁殖。 (3)說出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 2.能力目標(1)通過對植物生殖的圖示觀察,嘗試圖與文字轉換的表達。 (2)能夠模仿人工營養繁殖的圖示,進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壓條等活動。 3.情感目標(1)觀察植物的組織培養過程,閱讀人工種子形成的資料,體驗新科技與傳統生產的差異。 (2)參與嫁接,或扦插和壓條等活動,體驗植物新生命的誕生過程。
二、教材分析植物的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與我們人類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多數是綠色開花植物。因此,本節學習和觀察的植物,是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主。綠色開花植物在生殖過程中,表現出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如植物生長到一定的階段,就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花的結構有雄蕊、雌蕊。當植物完成受精后,胚珠能發育成種子,同時子房壁能夠發育成果皮。為了使學生關注植物生殖的主要過程,同時又要避免對知識的重復了解,本小節主要通過觀察植物的受精過程,讓學生體驗植物新生命是如何誕生的。 植物的營養繁殖部分,主要介紹師生常見的一些植物,如甘薯的塊根、馬鈴薯的塊莖、草莓的匍匐莖和落地生根的葉等。通過圖示的展現,使學生一目了然,不需要教師用過多的語言來描述。當然,教師為了準確把握關鍵,引導學生觀察清楚,可以參考本節提供的教學資源有關部分,或查找植物營養繁殖的資料。 植物的組織培養,是人類創造的又一種繁殖植物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目前的花卉快速繁殖等方面運用十分廣泛,安排這一內容,既順應當前飛速發展的形勢,又能夠打開學生認識植物生殖的視野,體驗新科技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喜悅,激發學生研讀sts中的“人工種子”內容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后一些實踐活動,如嫁接和植物的組織培養等。 本節的重點是:觀察植物的受精過程。 本節的難點是:概述植物的受精過程。 課時建議:本節教學安排2課時。安排策略如下表:
課時
方案1
方案2
第1課時
(觀察受精的過程)
(1)展示桃花圖片,師生共同回顧花的結構。 (2)預先設置若干小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受精過程示意圖。 (3)師生圍繞教材提供的討論題,組織討論和小結。(1)播放綠色開花植物從開花到傳粉的錄像或多媒體課件。 (2)根據播放內容,師生共同小結花的結構。 (3)制作和播放受精過程的多媒體課件。 (4)師生圍繞教材提供的討論題,進行討論和小結。第2課時
(觀察植物的營養繁殖、植物的組織培養)
(1)通過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概念的比較活動,引出本課營養繁殖的課題。 (2)在突出根、莖、葉器官結構的基礎上,將教材中有關討論題,融入到學生觀察幾種植物營養繁殖示意圖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展開討論。 (3)教師利用人工營養繁殖圖示,指導學生在課后進行嫁接、扦插和壓條的方法。 (4)各小組圍繞植物組織培養示意圖,描述這一新技術的大致過程,并在全班交流。(1)教師課前制作植物營養繁殖的課件,讓學生盡可能詳細的觀看到多種植物營養繁殖(包括人工營養繁殖)的案例。 (2)圍繞觀看的課件,結合教材的圖示,討論植物是通過什么營養器官繁殖后代的。 (3)師生共同比較和小結有性生殖、無性生殖和營養繁殖的概念。 (4)播放植物組織培養的具體過程錄像或課件,每一學習小組討論和準備過程解說詞,在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