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3課 向日葵
5.小結
在這一節課中,我們欣賞了凡.高的《向日葵》和主要講述了同學們自己所喜歡的顏色,以及這些顏色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情感體驗或感受;也講到了這些色彩在生活當中的運用實例。課堂上同學們都充分展開了自己的想象力,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體現了咱們班良好的班風和學習態度。
6.練習
最后,我們還有一個活動,請同學們看第11頁下面的活動一:嘗試改變《向日葵》的色彩和筆觸,看看畫面效果有何不同,這個活動我們作為課后練習,同學們帶回家去做,下周一請美術課代表收齊作業后交給我,但我要提兩點要求: 第一,只改變《向日葵》的色彩和筆觸,構圖與造型不變; 第二,要求色彩和原畫有較大反差,不要和原畫一樣。
好,下課!
附: 板書設計
第三課 一.凡.高(荷蘭人):著名畫家,后印象主義代表人物 二.《向日葵》的特點:色彩﹑用筆 三.色彩的情感特征及其運用: 紅 黃 藍 綠 紫 橙 黑 白
教學后記
這一節課講的是《向日葵》,但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對《向日葵》的學習,來了解色彩,認識色彩,感受色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向日葵》只是學生認識色彩的一個媒介,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色彩的情感體驗,把所學到的知識融入到學生自己的生活當中去。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把這一課分成兩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讓學生感受《向日葵》的色彩和用筆,從感性上來認識色彩,重點講解色彩和情感之間的聯系,注重學生自己的生活體驗;第二課時主要講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識,讓學生從理性上更進一步地認識色彩。在課堂當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讓他們能夠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同時我還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通過討論--欣賞--討論,培養了學生的一種探求精神。注重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這是實驗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優勢。我還注重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比如學習了《向日葵》中的一些色彩知識后,學生就會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我們也應用到了這樣一些知識。于是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地凌駕與人的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體現出了實驗教材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以這樣的方式上課以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通過我的“啟發”﹑“引導”,學生能夠比較深入的挖掘實際生活當中一些和色彩有關的問題,并能夠找到這些色彩的應用與情感之間的聯系。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很好,實現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的。因此,在使用這套實驗教材的時候,作為執教者的我們,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更進一步地拓展課本內容,把這些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評點:
該堂課從備課到上課都貫穿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精神與要求,尤其突出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這樣的課程結構與教學方法。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教學理念,再加上教案的編寫比較規范﹑完整以及課堂上師生“互動”的精彩片段﹑活躍狀態,使得這堂課不僅獲得了實習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也稱得上是一堂示范性的研究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