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3課 向日葵
首先,它注重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參與狀態。從引導語開始,就力求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氣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如在引入《向日葵》課題前,先和同學生交談生活中五彩繽紛的景物世界,用這樣一種“旁敲側擊”的引子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教學活動,這樣學生的注意力立即就被“色彩”吸引住了,興趣迅速轉向本課題的學習,進入主動參與的狀態,為課的展開創設了一種積極的基調。
學生有了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就要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地學習與挖掘本課的知識內容。如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地閱讀課文﹑共同賞析凡.高的《向日葵》及其藝術特點后,又將學習的內容“發散”地“深入”到色彩的體驗與實際生活之中。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積極主動,而且使他們在“引導--發現--討論--領悟”中輕松﹑自由地體驗到了色彩的情感作用與學習了它在生活中的運用方法,教者也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本堂課的重點,突破了其難點。
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你是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新老師或是實習生,只要你做到了從學生主體出發,從讓學生主動吸收知識的角度出發,改革教學方法,就能實現學生學習的“投入”狀態,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該堂課也有不足之處,突出地體現在因教案的某些設計不夠縝密,而導致了課堂上師生問答的次數﹑時間同教學內容未能優化地組合與緊湊地展開。這緣于教案中教學過程的幾個環節上未設定具體的時間安排所致。這點也許對于經驗豐富的教師來說無所謂,但對于一位新老師﹑尤其是一位實習生來說還是必要的。當然,瑕不掩瑜,從整體上來說,這是一篇值得推薦的好教案,一堂值得學習的好課。
[教案]東莞市南城區南城中學 吳瓊老師的教案
《向日葵》教學設計
東莞市南城區南城中學 吳瓊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
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突破學科本位,建立美術、音樂、文學問的彼此聯系,實行跨學科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并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教法選擇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和誘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并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實物投影儀、不同風格的音樂片段、描繪不同季節的文學作品片段凡 ·高的代表作、課本等。
課時安排
本單元共分兩課時,每課時 45 分鐘。第一課時:啟發、引導與體驗相結合,通過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欣賞,側重對色彩的心理效應的介紹。使學生認識色彩、了解色彩與表現自我的關系。第二課時:活動課,運用不同的色彩、富有個性的筆觸來表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 第一課時 )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一、組織教學
投影儀分別打出冷暖色調布置的房間圖片,同時播放冬天刮風、下雨的聲音。
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