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3課 向日葵
(6 分鐘 )
總結:通過比較、欣賞,我們知道了色彩和筆觸是繪畫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1 分鐘 )
簡介荷蘭畫家凡 ·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點。簡介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繪畫風格。
通過欣賞他們的畫,使學生了解西方美術史中的重要畫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風格和特點。學會多角度的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從中了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
7 .課堂活動
(1) 播放兩首不同風格樂曲的片段。
第一首: 《豐收鑼鼓》
第二首: 《二泉映月》
引導學生體會這兩首樂曲的主題、意境和節奏。 (8 分鐘 )
提問:如用色彩、筆觸在紙上來表現這兩首樂曲的意境、情緒、節奏,你會如何表現 ? (2 分鐘 )
(2) 布置下節課的活動內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現,讓學生準備。
最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下課。 (2 分鐘 )
美術與音樂、美術與文學的整合。《新課標》指出: “自然和社會有著一些共通的規律和法則,通過跨學科的聯想教學,可以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對普遍規律的認識和實踐能力。”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在課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多方面去體驗并表達。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
活動課 ( 第二課時 )
分析、評價、反思、體會
1 .復習上節課所講的部分內容。 (3 分鐘 )
2 .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文學作品片段。投影儀分別打出四季景色圖片。引導學生表述對四季變化的情緒感受。
(7 分鐘 )
3 .用色彩和筆觸表現自己對四季的感受。提示:無需具體形象,用單純的色彩組合,大膽嘗試色彩的混合使用。
4 .學生練習,老師巡回輔導,多媒體電腦連續播放四季的景色,給學生提供參考。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30 分鐘 )
在多媒體的作用下,學生的視、聽、想等立體感官同時產生作用,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 (1) 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時也要有個性的發揮。如秋天,有的關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豐收的果實,畫面呈現明朗歡快的色調。有的則關注秋風、秋雨、落葉,畫面呈現出寂寥、悲涼的色調。 (2) 注意畫面筆觸的變化,筆觸與色彩的結合。
5 .學生自評作業并進行課堂總結。
作業完成,通過實物投影儀,請兩三位同學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分析:說明四季給自己怎樣的感受,為什么采用這些顏色、筆觸來表現。并將自我評價形成的肯定意見,在下列評價項目中以 “√”的形式呈現。 (5 分鐘 )
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評價目的:鼓勵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因此評價是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感受,鼓勵學生,使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加深學生對色彩的心理效應的認識。并通過色彩、筆觸去體會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豐富的精神內涵。
色調
色彩搭配
畫面結構
筆觸
個性
√
√
√
√
√
課后總結及改進計劃:
通過兩課時的學習、欣賞、練習,學生大都能體會到不同的色彩筆、觸能表達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處是在學習、練習過程中發現: (1) 學生腦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東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綠,夏就是一片紅,秋就是一片黃等。缺乏創造性。 (2) 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駕馭色彩的能力不強,因此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畫面色彩、筆觸都比較單調,缺少變化。針對以上情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將進一步鼓勵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多欣賞一些中外繪畫名作,從中汲取營養,拓寬視野,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