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園中健康成長(七年級)
學生看課件展示。
學生回答:可以通過攝影、攝像、畫速寫等方式來搜集素材。
學生分析:什么樣的素材適合用攝影的方式收集,什么樣的素材適合速寫方式的收集。
教學設計(二)
設計思路
教材本單元設計主旨在于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提煉、表現能力,而這一活動尤其能鍛煉學生從選材構思到表現創作的綜合能力。本課時主要目標在于通過對主題性作品的選材和構思提高學生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因此,能否加強學生對情感體驗的把握和表達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以往容易忽視的。本課教學中,除了能使學生了解選材構思等一般性的創作方法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自由度以使學生加強在創作過程中情感的投入成為重中之重。
1.初步了解人物題材繪畫的一般創作方法。
2.能將生活中的體驗經過選材、構思、提煉、加工,在一定場景中,以成組人物及情節,表現一定主題。
3.培養熱愛校園生活的情感,提高對周圍事物敏銳的觀察和感受能力。
4.了解搜集素材可以選擇的途徑。
教學重點
對繪畫題材的選擇和構思。
教學難點
構思中對典型場景中人物形象、情節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
二、導入新課
教師簡短總結前幾節課的情況,提出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板書課題:在校園中健康成長
1.要求學生將搜集到的表現校園生活的畫家作品圖片進行小組間交流,選出較好的進行演示并簡單介紹其作者、名稱等。
2.教師也將搜集到的校園生活題材的畫家繪畫作品圖片、同一課題的學生作業等進行演示。
3.要求學生發表評論,說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及喜歡的原因。
4.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得出:我們喜歡這些作品是因為欣賞者觀看以后心理上有認同感,有愉悅的心理感受,這是一種心理共鳴。因為這些作品的題材就來源于我們熟悉的校園生活,表現的是最典型的場景。
5.教師講解: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只有認真地觀察和體驗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選取其中印象深刻、有意義、有情趣的部分,通過整理加工和提煉,進行聯想和構思,才能創作出有感染力的美術作品。
6.教師出示校園活動場景照片,引導學生回憶、交流自己在校園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義的事物。
7.小組內互相交流搜集到的創作素材并討論如何才能作為繪畫創作的主題加以表現。教師引導學生要注意有情趣、典型、感人的場景。
8.小組內選出代表談自己對校園生活的突出感受和表現意圖。
9.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看其他同學的選材與構思對自己有什么啟發。
10.布置課后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構思,從生活中去選擇適當的方式搜集相應的素材。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根據素材畫一些小構圖和色彩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