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2
第三節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德彪西《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斯特拉文斯基現代舞劇《彼得路什卡》“俄羅斯舞曲”,初步感受歐洲印象派音樂、二十世紀初期現代音樂的風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 了解歐洲音樂歷史發展歷程:巴羅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印象派的進程;復習和鞏固本單元所學作曲家,音樂體裁,作品名稱,音樂主題。
教學重、難點
1. 1. 感受印象派音樂、二十世紀初期現代音樂的風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2. 能準確判斷作品所屬樂派。
教材分析
《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是印象派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性作品,他的音樂中最有特點的是使用全音階。樂曲開頭就單獨呈示了一遍全音階,音響充滿奇異的色彩。樂曲意在表現透過樹林傳來的教堂鐘聲這一現象及其在作曲家思想中留下的印跡。這種飄搖不定、色彩斑斕的景象是印象派作曲家偏愛的創作題材。
《俄羅斯舞曲》選自斯特拉文斯基創作的現代舞劇《彼得路什卡》第一場,講述了一個被魔術師賦予生命的木偶彼得路什卡的故事。這段是獨舞加群舞,動作滑稽,樂曲音響激烈尖銳,充滿現代色彩。采用回旋曲式abaca'',第二插部因為調性變化有了很大發展。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1. 1. 導入
觀看一組印象派畫家的繪畫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諾阿、修拉)。同時聆聽德彪西的《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片段。
請同學猜一猜是什么時期的繪畫和音樂作品。說出聽后感受。(模糊、瞬間印象、飄忽不定、色彩斑斕等。)
2. 2. 聆聽《透過林間樹葉的鐘聲》音樂
同學可邊聽邊繪畫或寫詩來描述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1)教師簡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
(2)教師彈奏并指出全音階是該作品的典型特點。
(3)師生共同總結印象派音樂的特點。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志;此時期音樂,不喜歡堂皇、不朽的雄偉氣派,喜歡暗示和隱喻,而不喜歡過分夸張、直率和毫無保留。
3. 3. 聆聽《俄羅斯舞曲》音樂
(1)同學都聽到哪些音樂形象和情節?學生試著描述音樂形象和故事情節。
(2)教師補充,介紹故事內容,并簡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
(3)復聽音樂,教師分析樂曲結構與風格。
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音樂更多地通過厚重、刺耳的音響以及強烈的節奏來展現。教師出示不同顏色卡片(紅、黃、紅分別代表三段)進行曲式結構的提示。第一部分的主題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第三部分為第一部分的減縮再現。全曲的最后,還有一個較長的結尾。全曲簡潔的旋律、富有彈性的節奏和獨特的管弦樂色彩,體現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創作個性。
4. 樂派
請同學談談對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印象樂派音樂現代派音樂的感受,你能說一說隨著時間的流逝,音樂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你更喜歡哪個樂派的作品,為什么?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在發生著變化,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藝術等一切領域……道德層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們開始由對神和大自然的謳歌轉向對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繼而追求感官刺激和個性的解放,從而導致音樂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