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
4.2
——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關系,以及它們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導致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諸多因素,并通過比較,認識到對外開放政策是其中的關鍵因素。
3.比較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歸納出不同時期的主要發展特點,并能夠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工業化進程對城市化的巨大推動。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并嘗試評價目前的一些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
教學重點:
1.導致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諸多因素
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即及主要發展特點
3.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
教學難點:
1.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的兩個主要階段即及主要發展特點
2.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及調整措施和發展方向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圖示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城市化與工業化
1.城市化、工業化與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工業化與城市化是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2.城市化與工業化相互之間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兩股相互促進的力量,區域工業化必然帶來城市化,城市化反過來又會促進工業化。
3.一般發展中國家如何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
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少數有條件的區域率先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以帶動相鄰區域以至全國其他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區)就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得益于優惠政策而迅速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地區之一。
二、對外開放的前沿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僅次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密集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
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業結構調整:
(1)第二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2)在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影響: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要在世界其他地區尋找新的出路,為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的工業化與城市化提供了契機。
2.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
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前沿,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于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3.良好的區位條件
珠江三角洲地區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
影響: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參與廣泛的國際分工。
閱讀
通過此閱讀材料,使學生大致了解以下內容
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各舉辦一屆。
4.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著名的僑鄉。改革開放以后,廣大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利用他們在海外的各方面關系,通過投資、引商、引資,推動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
活動
1.國際經濟環境、對外開放政策、區位、僑鄉是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城市化的有利條件。完成下表,對上述四個條件進行類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