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的開始
二、冷戰之門的開啟
1.杜魯門主義
“冷戰”全面開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的出籠。而杜魯門主義的起因則是與希臘內戰和蘇土糾紛直接連在一起的。希臘內戰是二戰遺留下來的問題之一。1941年納粹德國占領希臘,希臘國王及政府流亡到倫敦,而國內人民群眾則在希臘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了反法西斯斗爭,并于1944年取得了勝利。英國為了扶植親英的希臘反動政府,在短短三年之內就耗費7.6億美元,但仍不能扭轉局勢。而英國本身戰后經濟衰退嚴重,已無力再繼續支持希臘反動政府鎮壓人民武裝力量,因此于1947年2月要求美國繼續承擔援助,這就為其插手希臘提供了機會。
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國會提出咨文,聲稱希土面臨著蘇聯和東歐國家“極權主義”的威脅,而“美國的政策必須支持那些自由國家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要求國會授權向希土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此即所謂的“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的出籠,實際上是美國政府“遏制”蘇聯的“冷戰”全面開始的標志,是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張美國勢力、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它標志著美國的對外政策由局部擴張轉向了全球的擴張。
2.馬歇爾計劃
從1946年秋開始,西歐經濟陷入嚴重困難的境地,而這種狀況又引起了社會矛盾的尖銳,英、法、意等國工人運動蓬勃興起。在這種形勢之下,為了維護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美國國務卿馬歇爾于1947年6月5日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宣稱要“盡其所能改善局勢和協助歐洲走上復興之路”。根據這一計劃,1948—1951年,美國共撥款131.5億美元援助歐洲,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這一計劃的實施,對于促進西歐聯合和經濟復興起了重要作用,從而鞏固了歐洲的資本主義秩序。
提問:馬歇爾計劃的目的和實質是什么?讓學生分析概括:馬歇爾計劃絕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援助計劃,它實際上是以“復興歐洲”為名,借經濟手段來穩住資本主義的陣腳,控制西歐,達到共同“遏制”蘇聯的目的。因此,它實質上是對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的運用,是美國“冷戰”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
3.北大西洋公約
為了鞏固“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在推行馬歇爾計劃的同時,還積極策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以它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其結果是,1949年4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12國外長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此后不久,締約國又據此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為戰后初期美國“遏制”蘇聯,推行“冷戰”政策和爭奪世界霸權的工具。北約是美國組織的最大軍事同盟,是其冷戰政策的主要支柱。
三、蘇聯的對抗措施
1.經互會
為了對付美國咄咄逼人的擴張和威脅,蘇聯也被迫采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1949年1月25日,為了在經濟上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抗衡,并加強彼此間的經濟合作,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6國代表在莫斯科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年4月在莫斯科舉行第一次會議。總部設在莫斯科。民主德國、蒙古、古巴、越南先后加入。經互會宗旨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經濟互助,技術合作,交流經驗。初期活動主要在流通領域,50年代中期擴大到生產領域。1989年東歐劇變,經互會走向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