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教案
從主導方面看,19世紀中期工人運動的客觀歷史作用,主要還是資本主義運動的輔助力量,為資本主義的繼續發展掃清障礙仍是當時社會的進步力量。
2、19世紀中期工人運動的原因、特點和失敗原因
原因:當時資產階級沿用傳統經營方式,以剝削絕對剩余價值為主,即采用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勞動強度、降低工人工資等手段,以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因此,工人的處境十分悲慘,一旦起來斗爭就會帶有暴力性質;當時工人還未充分組織起來,仍有自發性特點,巴黎公社等斗爭都沒有事先計劃;當時工人運動以政治斗爭為主,如巴黎公社直接奪取政權。這是因為各國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充分開展,工人將爭取政治權利當作其改善處境和提高地位的途徑。
特點:暴力斗爭、自發性、以政治斗爭為主是其三大特點。
失敗原因:首先,自發分散的暴力斗爭很難取得勝利;其次,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義畢竟誕生不久,在歐洲也只是社會主義流派之一,沒有取得主導地位;最后,當時歷史發展的主流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工人運動的客觀歷史作用,主要還是作為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輔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