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隔離的堅冰教學案
這幅畫完全違反了人的視覺所看到的形象,又是以裸體女人為主,使畢加索受到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嘲諷和指責。然而,這幅畫卻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在以后的十幾年中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領域,連芭蕾舞、舞臺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這幅畫由此被認為是立體派的開端,畢加索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云人物。
9、格爾尼卡
油畫《格爾尼卡》是畢加索于20世紀30年代創作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杰作。
1937年4月,法西斯空軍轟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鎮上的無辜居民慘遭屠殺,這一罪行激起了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畢加索也義憤填膺,隨即拿起畫筆,進行構思,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了這一幅震撼世界畫壇的《格爾尼卡》。
乍看起來,這幅畫在形象的組織及構圖的安排上顯得十分隨意,甚至給人一種雜亂的感覺,似乎在表達著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然而,仔細觀察此畫,卻發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里,所有形體與圖像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一的秩序。畫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圖像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畫面左右兩端的圖像也是相互平衡的。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只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于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使人過目難忘。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夸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全畫用黑、白與灰色畫成。這幅畫描繪了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遭德軍飛機轟炸后的慘狀。
【一課一練】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約翰.克利斯朵夫》先后獲得法蘭西學院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被譽為20世紀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它的作者是 ( )
a、羅曼•羅蘭 b、海明威 c、德萊塞 d、馬克•吐溫
2、下列哪位文學家不屬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 )
a、羅曼•羅蘭 b、海明威 c、德萊塞 d、馬克•吐溫
3、美國作家海明威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a、《美國的悲劇》 b、《蘋果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