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隔離的堅冰教學案
他14歲走進拳擊場,滿臉鮮血,可他不肯倒下;19歲走上戰場, 200多塊彈片嵌入他的身體,也沒能讓他倒下;寫作上的無數艱辛,無數次的退稿, 無數的失敗,還是無法打倒他;直到晚年,連續兩次飛機失事,他都從大火中站立起來;最后,因不甘愿成為無能的弱者,他舉槍自殺。這就是硬漢海明威。
海明威最希望他一生都充滿戲劇性,最希望在謝幕的時候,能讓所有人都記住他。他要用人們永遠不息的掌聲為自己的人生畫上句號,讓所有后來者都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知道他作為一個男人在死的時候有多么豪邁、無所畏懼。從海明威一生的經歷到最后的歸宿上看,他實現了這要緊的人生訴求。
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時,我們似乎看見一個孤單的捕魚老人置身于大海中,就像是在旋流中的一片葉子,在寂寞的大海上與自然融合在一起,沒有絲毫的孤獨和沉寂。從漂浮的小船到海風和夕陽,在那場與風浪、鯊魚驚心動魄的搏斗過程中,盡顯老人疲憊又頑強的毅力,每時每刻都讓我們為一個天涯漂流者的生命擔憂著。一個老漁夫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體驗,雖然拖回來的只是一副骨架,但我們卻感覺到了一個悲壯英雄的回歸。桑地亞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堅強、寬厚、仁慈、充滿愛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場上失敗了,面對不可逆轉的命運,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強者,是個“硬漢”。“硬漢”是海明威作品中經常表現的主題,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們在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打擊面前,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視死如歸,他們盡管失敗了,卻保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有著勝利者的風度。
也許他希望自己能像桑地亞哥那樣永不服老、永不服輸,所以在和高血壓、糖尿病等痼疾“搏斗”了將近三年之后,他決心主動地擺脫病榻上的痛苦折磨,他堅信“人不是生來被擊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擊敗”的格言,于是在1961年7月用他心愛的雙管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明威不僅用自己的作品詮釋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同時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在與莫測的自然中演繹著生命的頑強。
他堅韌,不吝惜人生;他堅韌,不吝惜自己。……值得我們慶幸的是,他給了自己足夠的時間顯示了他的偉大。他的風格主宰了我們講述長長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記得我想對碰上的每一個人大聲朗誦《殺人者》的那股癡迷勁。他是我將永遠懷念的朋友。
——詩人 弗羅斯特
海明威有一種強烈的欲望,他試圖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加諸我們身上,以便塑造出一種硬漢的形象。當他在夢幻中向往勝利時,那就必定會出現完全的勝利、偉大的戰斗和圓滿的結局。
——美國作家 索爾•貝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