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 杰出的中外科學家
(板書)李時珍的人生之路
⒈出身名醫世家,從小酷愛醫學;
、踩梧l試落榜,堅定從醫之路;
、成铊b醫書遺誤,辭官回鄉重修;
、炊吣昱,編成《本草綱目》。
明清時期,世俗觀點崇尚的是“金榜提名時”“一舉成名天下知”,而李時珍卻放棄科舉,專心學醫,立志效仿古人“以學術報親”。請回答:
、崩顣r珍所處的時代,知識分子通過科舉求取功名是深得社會認可得道路。李時珍不走這條道路,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出身醫學世家,從小對醫學興趣濃厚;科舉落第,反思自己。
、步Y合李時珍先后在楚王府和太醫院供職,很快便托病辭職的經歷,評價李時珍的人生態度和學術態度。
答:人生態度:淡泊功名;學術態度:全心投入醫學研究。
李時珍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完成了醫藥學巨著——《本草綱目》。他為什么能完成這部巨著?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體現了他什么樣的品質?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幾個片段來找尋答案吧。
投影: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過去比較常用的中藥。陶弘景(南朝醫學家)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巖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后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并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從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食蟻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shi舔)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李時珍對民間流傳的藥方也認真地做過搜集研究。
一次,路過一個驛站,遇到一群北上的驛卒在站外用鍋煮著一把粉紅色的旋花湯喝。驛卒們告訴他說:“我們官命在身,長年奔走,筋骨都受過傷。喝了這種花熬的湯,可治筋骨痛。”李時珍聽后高興極了,覺得又增長了見識。
從此,他更大量地搜集民間藥方。他接觸的人很多,種田的、捕魚的、砍樵的、打獵的、放牧的、采礦的、做手工業的,都成了他的助手和老師。
李時珍還非常重視直接經驗,曾親自下過煤窯,去過煉鉛、煉汞的作坊。為了體驗藥的麻醉作用,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吞服曼陀羅這種烈性藥物。
李時珍在年輕的時候就聽人說,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羅,人們一見到它就會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時珍費了一些周折,終于找到了這種植物,一時并沒有發現有什么異常。他為了探明究竟,也是為了改變人們的傳說,走到哪里手里都拿著曼陀羅。后來他親自服下了曼陀羅,發現它有麻醉和使人興奮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過量,在別人的暗示下,的確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來曼陀羅被廣泛用于制造麻醉劑。
1578年,年逾花甲的李時珍終于完成了《本草綱目》的初稿。到這時,李時珍為編寫這部書,已整整花去了二十七年的時光。但是,具有嚴謹科學態度的李時珍,并沒有就此止步,他又經過了十余年的修改,先后三易其稿,才將這部規?涨暗乃幬飳W著作最后定稿。
但由于李時珍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此時李時珍已去世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