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 杰出的中外科學家
投影:詹天佑像
問:京張鐵路的修建過程體現了詹天佑怎樣的精神?
答:……
(板書)
不畏艱難,深入實踐
嚴謹細致,開拓創新
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
(板書)
三、中國人的光榮
對詹天佑的評價:
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鐵路工程師,為中國的鐵路事業鞠躬盡瘁;
被稱為“中國鐵路工程之父”,修筑的京張鐵路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
維護國家路權與列強斗爭體現出強烈的民族精神。
問:周恩來為什么稱贊詹天佑是“中國人的光榮”?
答:……
(板書)
⒈詹天佑赴美留學,懷著為國家富強而學習的目的,發奮讀書,成績優異;
⒉不留戀外國優裕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要以所學報國;
⒊不顧譏諷和嘲笑,受命修建京張鐵路,并不畏艱難險阻地完成了這一偉大工程;
⒋他一生致力于祖國的鐵路建設事業,為維護祖國路權與列強進行不懈的斗爭,功在國家,名昭中外。
投影:我國于1999年設立了中國土木工程界的最高獎項——“詹天佑獎”
從詹天佑的偉大貢獻和人格魅力探究影響歷史人物成材的因素有哪些?
答:……
(板書)
社會環境的決定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民族危機嚴重。詹天佑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熱情。
教育的主導作用:
詹天佑留美期間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81年畢業于耶魯大學鐵路工程專業,優秀的學業水平為其取得偉大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個人的主體能動作用:
少年時對機器構造產生濃厚興趣;大學期間刻苦攻讀立志報國;毅然回國不迷戀優裕生活環境;筑路期間率先垂范吃苦在前,維護路權再現愛國情懷。
今天,一條條鋼鐵巨龍飛馳在祖國大江南北,詹天佑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投影:磁懸浮列車:21世紀人類理想的交通工具——揭開人類鐵路交通運輸事業的新階段
投影:
他和魯迅、蔡元培、孔子等40位中華文化名人的雕塑“落戶”中華世紀壇,在這個“國家先賢祠”里,供全國人民瞻仰紀念。
他的一幀幀畫像,更是同孔子、牛頓、愛因斯坦等教育家、思想家、科學家一起,走進了神州大地的中小學校,在莘莘學子中豎起了無數心碑,成為千百萬青少年的人生楷模和前進的路標。
問: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他就是李四光……
(板書)
李四光的早年經歷
晚清時期:1889—19xx年
⒈出身貧寒家庭;
⒉少年獨闖武漢;
⒊學習成績優異,派往日本留學;
⒋接受革命思想,成為同盟會員。
民國時期:19xx年之后
⒌留學英國;
⒍受聘北大。
投影: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國準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只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在巴塞爾買了從意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到新中國。
投影:1952年起擔任新中國地質部首任部長的李四光
李四光的主要貢獻,就是打破了兩個“洋神話”。
投影:
⒈確立中國第四紀冰川
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充斥著中國內地第四紀無冰川的謬論。為了證明中國有第四紀冰川的遺跡,李四光足跡踏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東麓、大同盆地、揚子江流域,幾上廬山,發現牯嶺西谷的一塊巨石矗立在另一塊巨石之上,并得出廬山有大量冰川遺跡的結論,堅定地認為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的典型地區”。涉足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發現了比較典型的冰蝕地形和冰川堆積泥礫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黃山找到了冰磨條痕,發表了《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至此,中國無第四紀冰川之謬論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