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4.2《戰后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教案2(舊人教版高二下)
①戰后,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美國的扶植和偏袒。
③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全力進行經濟建設。
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生產率。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
⑤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⑥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軍大批訂貨,刺激廠日本經濟的發展。
(2)表現:
①l955年以后,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②60年代以來,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③80年代以后,經濟穩步增長。198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
(3)謀求政治大國地位: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希望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70年代中期以后,軍費逐年增加,成為美國重要的戰略伙伴。
4.矛盾與問題
(1)社會矛盾的緩和: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吸取歷史教訓,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會福利政策以緩和社會矛盾,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存在的新問題:
①階級矛盾仍然存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階級關系表面相對緩和,但貧富差距在拉大,階級不滿情緒也在增長,矛盾沖突時有發生,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在美國的盛行就是典型。
②社會危機加深。種族歧視難以消除,毒品泛濫、邪教橫行,社會暴力愈演愈烈。
③極右勢力沉渣泛起。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余孽難除,德國納粹在80年代以后再度活躍。日本不斷有人為侵略戰爭開脫,企圖重溫軍國主義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