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教案
2、進而討論技術進步對社會會產生什么影響,引出社會分工、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教師說明生產技術的進步,是商品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基礎,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必要條件。(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講解,如需要可舉例)
二、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產生與發展
1、教師點出或讓學生回答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時間和地點。時間:14、15世紀;地點: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西北歐的尼德蘭等地的一些城市。
2、根據實際讓學生分別講述城市雇傭關系產生的兩種途徑以及農村雇傭關系產生的途徑,了解學生理解掌握情況。(注意:農村貨幣地租代替實物地租的史實)
教師適當補充: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和本質特點是雇傭勞動。所謂雇傭勞動,是指生產者把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給資本家而提供剩余價值的勞動。應注意:
①“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這是資本主義經濟與一般商品經濟的根本區別。
②“資本家”資本家與小業主的區別在于資本家不直接參加生產過程。這意味著資本家所雇傭的勞動者人數必然超過小業主,從而需要更多的貨幣,并控制更大的生產規模。
③“提供剩余價值”。馬克思指出:“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決定的目的”而商品生產的目的則是生產用于交換的使用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使資本增值。
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階段。工場手工業概念:以手工技術和雇傭工人的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大生產,是從手工業生產向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過渡的準備階段。
3、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討論并回答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影響,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結合西歐封建社會特點講解,并進一步明確指出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是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源,而這些事件的發生反過來又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教師根據學生素質、教學時間適當補充:在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不久,明朝中后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歐洲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都是生產技術進步、社會分工擴大、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產物。二者之間有何不同特點呢?“比較封建社會晚期中國和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不同特點。”
①產生時間不同:中國是明朝中后期,約15世紀后期,西歐是14、15世紀。中國略晚。
②分布地區不同。中國僅出現在江南一些地區的城市和少數幾個部門,沒有深入農村。而西歐則出現在許多國家許多城市,并深入農村。
③商業資本所起作用不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主要在手工業作坊內部產生,商業資本所起作用較小。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有兩條途徑,商業資本起了巨大作用。
④發展環境不同。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而西歐則隨著新航路開辟、殖民掠奪和重商主義推行而發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