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和群落
3.如何理解k值的前提條件“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請舉例說明。
從資源和空間上思考種群增長問題。
用生物學語言解釋“s”型曲線(數學模型)。
培養實驗設計能力。
學生討論教材中“思考與討論”素材。 小結:經過一定時間,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種群數量增長會趨于穩定,呈“s”型曲線。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k值”。理解k值,并解釋和說明實際問題。
學生討論教材中東亞飛蝗種群數量的波動。討論影響種群數量波動的因素。 提出問題:在自然界中,種群數量是否總能穩定在k值?為什么? 從多因素思考種群數量的變化? 總結:從具體的生物現象與規律建立抽象的數學模型,又用抽象的數學模型來解釋具體的生物學現象與規律,這是學習本節的要旨。把握學習方法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