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本質教案
人類意識可以說是從動物心理發展而來的,那么是什么使得人類意識和動物的心理區分開來呢?現在我們來看下一個活動探究。
2、意識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活動探究:狼孩有意識嗎?(7分鐘)
1920年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發現并捕獲了兩個狼孩,她們進孤兒院時,具有狼的特征,每天晚上,隔一定時間就要像狼一樣嚎叫,專吃生肉;喜歡啃骨頭,用舌頭舔水,沒有感情,只知道饑餓的時候覓食,飽的時候就休息,晝睡夜出,靠四肢行走。
討論:1、狼孩有沒有意識?說說你們的看法。
2、為什么狼孩沒有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意識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狼孩脫離了人類社會,沒有社會實踐,所以不能產生意識。
(1)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
由于勞動能力增強,食物來源的豐富,攝取的養料的數量和種類增多,也使得腦髓得到了豐富的營養,這就為猿猴腦進化成為人腦提供了必備的物質基礎。而人腦的形成,是促進了人類的思考。
(2)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勞動和社會交往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人類是群居動物,勞動也是要合作的,這就需要交流,交流的就需要語言?隨著人類的勞動越來越復雜,人類的交流漸漸從像動物那樣簡單的鳴叫聲,發展成為有音節的語言,這就促進了語言的產生。而語言的產生,是人類能夠用詞語來概括感覺材料,進行抽象思維。這就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所以,我們綜合剛才的兩點,一是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其中一切物質都具有反應特性是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而生物的反應形式則是意識產生的前提。二是意識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我們說過,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因此,從起源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剛才我們講到了“狼孩”,那么會不會有“孩狼”呢?人類從小有狼撫養會變得跟狼一樣,無法產生意識。那么,狼由人來撫養,會不會表現得像人一樣,產生人類的意識呢。不會的,純粹的動物心理是不會自發形成意識的。 勞動和社會交往,使得人類和動物區分了開來,正是它使得人從猿猴進化成人,人腦也從動物腦進化成人腦,而人腦則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那么,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人腦和動物腦的區別:首先,從重量上看,人腦的重量遠遠超過了動物腦。其次,從構成來看,人類大腦皮層的面積遠遠超過了動物腦。動物腦在復雜性上是無法超過人腦的。這就決定了動物腦機能是無法趕上人腦的水平。 1、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是人腦。 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
2、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實現的。
反射,同學們在生物上已經學過了吧!反射分為無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其中無條件反射,像狗看見吃的會流口水,人的膝跳反應,這些都是動物遺傳的本能,跟后天的環境學習沒有關系的。條件反射是由后天培養的,有兩種:一種是由于具體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比方說,人走路的時候看見石頭就會條件反射地避開,這個我們叫第一信號系統,這是人和動物所共有的。第二種條件反射是在語言的刺激下產生的條件反射,叫第二信號系統,這是人所特有的,像動物就不會畫餅充饑、望梅止渴。意識是在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基礎上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