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案
材料二:60XX年的人類文明史,已歷經三代,而這三代文明,都有一個明顯的技術標志。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術標志和推動力則分別是紙和印刷術,它們的發明都來自中國。
紙張發明之后,中國迅速成為文明的中心、技術和文化的主要捐獻國。印刷時代的到來,則給社會文明的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印刷術傳到了歐洲并迅速普及,它將文化從教會和貴族手中解放出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因為印刷術的催化而大放異彩。
材料三: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會公眾能享有文化遺產,我國已將“數字圖書館”納入國家“863”計劃和國家“十五”重點項目。大量的文化遺產轉化成數字形態。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經有了宣傳網頁,“故宮文化遺產數字化應有研究”和“敦煌數字化虛擬洞窟”計劃已啟動。
材料四: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也迎來新的春天,得到了繁榮發展。
問題思考:
(1) 結合材料一內容,簡要說明從殖民地舊中國到新民主主義中國,我國文化形態的變化及說明的問題。
(2) 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說明科技進步,尤其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承文化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3) 依據材料四,說明思想運動是如何影響文化發展的?
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展開探究活動。
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1、 社會制度更替對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板書)
學生:學生分組對問題一展開探究,探究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匯報探究的情況。
教師:對學生分析進行評價,并歸納以下觀點:社會制度發生更替,文化形態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 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板書)
教師:請學生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自身的感受,暢談科技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并對分組交流情況進行指導。
學生:交流發言。
教師:針對上述問題二進行歸納,明確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1)科學技術的每一項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2)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
3、 思想運動會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板書)
學生:根據材料四,思考問題三,并結合課本內容自主學習本部分內容。
教師:歸納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材料四有力地說明了思想運動對社會變革以及文化發展的影響。思想運動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過渡語:總之,通過探究,我們知道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現代信息技術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對文化傳承有重要影響,在文化傳承中教育作為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