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冊 第六課第一節第三框 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結合實例說明,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堅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人類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的具體標準是完全一致的。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分析比較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德育目標:進一步認識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三個有利于”標準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 啟發,討論,對比歸納,舉例,錄像、圖片展示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講授新課]
導入:
復習:1、什么是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是什么?(學生回答略)
播放錄像《抗洪英雄──李向群》(老師們可在“百度”中查到《98抗洪搶險中涌現的英雄人物》)
教師:請同學們觀看下面這段錄像,并思考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什么放棄安逸的富足生活,而加入抗洪一線,為保護百姓的生命和財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學生:(略)
教師:有人的死輕如鴻毛,有人的死的卻重于泰山,正如片中所說“在危難時刻和生死關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個人的利益置于腦后,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這是一種非常高尚的精神,非常可貴的品格”。可以說,以李向群為代表的千千萬萬的抗洪戰士,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抗洪戰歌,他們具有正確的價值觀。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判斷它的標準是什么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講授新課:
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出示演示文稿:洪水圖片)我們戰勝了洪水,但是代價慘重,每個人都不希望它再發生,我們知道任何事有果必有因,那么洪水的發生是由什么導致的呢?
學生:砍伐樹木、水土流失等等
教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出示圖片)
1、世界森林面積消失速度圖:由于亂砍濫伐等人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積在1990年-XX年的幾年間年均減少940萬公頃。專家指出,這一現象已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2、大量砍伐導致“入不敷出” ,森林在呼救。
3、我國的教訓:日本的森林覆蓋率為26%以上,遠遠高于我國的13.9%,但去年卻從我國進口方便筷。在德國、美國,即便是砍一棵家里的樹也需向政府申請。而我國歷史上長江流域的森林覆蓋率曾高達60%一85%,1986年只剩下10%。我國每年砍樹與植樹的比例為 11:1,植被破壞的結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劇,河流泥沙增加,盲目圍湖造田造房,人與湖爭地,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長江流域生態體系遭嚴重破壞,荒漠化現象越來越嚴重,流域涵養水源的能力大為下降,水的蒸發量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一場大的洪水。
教師: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一棵樹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出示圖片)“一棵樹的價值”印度達斯教授指出,一棵長了50年的大樹,在市場上出售僅能賣到50~125美元不等,其實,這只是它真正價值的0.3%。達斯教授認為,一棵樹的真正價值必須包括生產的氧氣價值、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的價值等,相加總計價值19.625萬美元。至于大樹每年開花結果、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和活到1XX年甚至更長時間所產生的價值,還沒有計算進去。
可見,有些人只看到了它真正價值的0.3%就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洪水的出現,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它違背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