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用的人才。
有的同學雖有早日成才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卻不能從點滴做起,并持之以恒。長此以往,美好的愿望就會落空。因為小是大的基礎,大由小所組成。一切豐功偉績都是從一點一滴著手做出來的。我們要向徐特立、李時珍學習。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請同學們閱讀第132頁第2自然段的內容。
事物的發展往往同時存在著兩種相反的趨勢和可能,一種是向前向上,一種是向后向下。對一個人來說,可能變好,成為對祖國和人們的有用之才;也可能變壞,成為社會的禍害。但是,不論向前向后,還是變好變壞。都離不開一定的量的準備。因此,我們應當注意量變的兩種相反的趨勢,要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轉化。青少年正處在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處在選擇人生道路的關鍵時刻,更應當注意這個問題。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墮落變壞決不是偶然的,決不是“一下子”就變壞的。一個人墮落變壞,往往是從一首壞歌、一本壞書、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等小事打開缺口,以至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因此,我們決不能對小錯誤小缺點抱無所謂的態度,必須防微杜漸,把壞思想、壞習氣、壞作風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一個人變壞是由于不能防微杜漸,而一個人成長為一個偉人,也有一個艱苦磨煉的量的積累過程。雷鋒同志短暫的一生中,似乎看不到那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情。他所從事的活動也是我們大家天天遇到、時時看見的。而雷鋒同志的高尚品德正是這一般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十分平凡而細小的一件件為人民服務的小事情構成的。
三國時期的政治活動家劉備托孤(劉備臨終前把劉禪托付給諸葛亮時寫的文章)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多媒體顯示:
劉備托孤
(3)重視量的變化,還要學會“優化結構”
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可以引起質變。所以,我們要想促成事物的質變,就應當有意識地研究事物的結構,優化事物的結構。企業的生產,即使生產要素不變,只要結構合理,就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時間的“優化”安排,也會提高學習效率。
課堂小結
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這一原理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把遠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標與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結合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在德智體諸方面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
a.量變的總和就是質變
b.量變比質變更重要,沒有量變就沒有發展
c.任何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d.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實行了農村體制的重大改革,使農村經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個事例反映的哲學道理是 ( )
a.總體數量的變化引起質變
b.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c.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