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教案
設計情境:貓和老鼠是一對“老冤家”,它們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老鼠會“裝死”,貓會“假眠;老鼠晝伏夜出,貓的眼可以隨光線的陰暗而改變瞳孔的大小,夜間仍可看見東西;老鼠的聽覺極為靈敏,稍有動靜就藏得無影無蹤,貓則在腳下生成了肉墊,走起路來無聲無息。
請問:(1)貓和老鼠是怎樣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的?
(2)你還能舉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嗎?
提示:貓和老鼠能在競爭中共同生存下來,是因為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雙方在相互斗爭中共同發展,貓和老鼠在同對方的斗爭中不斷完善自己。
3、矛盾的斗爭性: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如大家所舉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的同化與異化;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都是對立的具體表現。
設問: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斗爭”是否等同于哲學上所講的“斗爭”?如果不能,那么這兩者是何關系?請同學們再舉一些例子
提示: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斗爭”,僅僅是矛盾斗爭性的一種具體形式,哲學上所說的“斗爭性”,包括一切差異和對立。
分析學生所舉的事例,引導學生總結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之間是什么關系。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的含義
利用學生課前準備的矛盾的事例,引導學生總結出: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從而得出矛盾的普遍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
第一,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才構成矛盾關系)
第二,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那么,我們怎樣來對待這些矛盾呢?
提示: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特殊性的含義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特點)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農業、商業、工業矛盾不同,班里同學樣子,愛好也不同
(2)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如一個人的成長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雙方各有特點——關于西部大開發東部是“人口眾多” ,而且人口已經多到成為經濟發展的壓力和阻力;
西部則是“地大物博” ,但“地大”尚未很好開發利用,“物博”也仍是潛在的資源財富。
運用課本71頁探究活動,導出
3、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多媒體播放:公孫龍“白馬非馬”的故事;
漫畫“吃水果”。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水果 蘋果、橘子、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