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教案
3.文化交流的作用(1)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發明了指南針;東漢時期發明了造紙術;唐、宋時分別發明了火藥和印刷術。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不僅對中國文明歷史的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人類文明進程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2)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文化應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是在與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匯中發展并壯大的。中華文化也是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融合各民族文化,同時與外來文化不斷碰撞、不斷交融、相互借鑒、取長補短而成長起來的。中華文化在向世界廣泛傳播的同時,也經受了幾次外來文化的沖撞,如佛教東來、基督教東漸、鴉片戰爭以后近代西方文明與古老東方文明的全面沖突,等等。4.文化載體對文化傳播的影響文化載體對文化的傳播有重大的影響。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文化載體是文化傳播的橋梁和媒介。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大體來說有物化的載體和人化的載體。典籍、器物等是文化的物化載體形式;思想、語言、行為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是文化的人化載體形式。從文化的傳播角度來看,文化傳播物化的載體形式處在不斷發展之中,從結繩記事到鴻雁傳書再到信息高速公路,從實在具體的文化傳播載體到抽象虛擬的載體,都體現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現代社會中,文化傳播規模呈加速發展態勢,文化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范圍越來越廣。這一切都取決于文化傳播載體和手段的革命性變革,特別是廣播、電視和網絡等現代傳媒的不斷發展。當然,文化傳播中的人化的載體也處于變化、發展之中。與古代的人相比,現代人的文化承載內涵要豐富得多,交往領域和活動范圍也不斷擴展,從而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物化的文化傳播載體對于文化的傳播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很難傳神,很難全面表現出一定文化的活的生命力。最為有效、最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應當說是人化載體,因為人是文化的活化身,在人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定的文化精神。在跨地域的交流過程中,語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最能直接表現出一定的文化內涵和特征。頻繁的人際交往不僅能夠傳播和交流文化,而且有利于創造文化,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人際交往中,不同文明、文化相互碰撞,會出現不同價值觀的沖突,也會出現不同文化的融合,并且能實現文化的整合與超越。[例1] (·廣東)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常通過博客、bbs等來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 )a.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b.優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c.促成了新傳媒代替舊傳媒d.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展[解析] 人們利用新的科技手段進行文化交流體現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而非對舊傳媒的代替,選a。[答案] a[例2] (·廣東單科)隨著珠三角經濟的崛起,廣州方言“埋單”、“打包”等餐飲用語逐漸風行全國,且發展出其本義以外的涵義。這表明 ( )①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得到融合與創新②經濟發展推動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