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三課《時代精神的精華》
舉例: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布魯諾(1548—1600)在出現封建反動的政治局面和教會禁錮哥白尼學說的情況下,挺身而出,堅決捍衛科學,并以此為據,提出了唯物主義和無神論學說,把十五—十六世紀的唯物主義哲學推向了高峰,成為反封建、反神學的杰出戰士。他以泛神論的形式否定上帝存在。他說:“那自然界不是別的,就是事物中的神,神就是自然界每一事物本身,因此,并不存在一個萬能的人格化的上帝。”
啟蒙運動是指18世紀歐洲哲學的思想運動(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書派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義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孔狄亞克、拉美特利、狄德羅、達朗貝爾、愛爾維修、霍爾巴赫等人。他們大多參與了由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啟蒙運動一開始,就把言論自由視為第一自由。其政治含義在于,剝奪封建統治階級對于真理的話語壟斷權,把真理看作是人類理性的產物。約翰·彌爾頓認為,真理是通過各種觀點、意見和思想的公開辯論和自由競爭獲得的,不是權力賜予的。從長遠看,真理一定能夠通過自我修正過程戰勝謬誤。而權力對于思想的壓制和壟斷,只能導致愚昧。他在《論出版自由》這一政論小冊子中早就指出:“雖然各種學說流派可以隨便在大地上傳播,然而,真理卻已親自上陣,讓它和虛偽交手吧。誰又看見過真理在放膽交手時吃過敗戰呢?”
學生活動:結合前面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和啟蒙運動的了解,談談它們在后來的社會發展中起到了怎樣的具體作用?
(引導社會發展的作用,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二)社會變革的先導
學生活動:閱讀p-1/16—3/17,了解哲學是如何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的,并舉例說明。
1.哲學對社會變革作用的首要體現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舉例:教材p16-17的文藝復興運動的意義;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是對過去“兩個凡是”的否定,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胡耀邦、鄧小平)。
2.哲學對社會變革作用的重要體現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還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舉例:教材p17的德國古典哲學的事例;我黨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1982年會見撒切爾夫人),鄧小平從實際出發提出的“三步走”戰略(1987年十三大)、現階段提出的科學發展觀
3.任何反映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二、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學生活動:閱讀p1/18—2/19,結合歷史學的相關知識,分析馬克思主義是怎樣產生的。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1)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是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法國里昂工人的武裝起義、英國的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提出了“反對私有制社會”的戰斗口號,提出建立人民憲章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