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三課《時代精神的精華》
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
舉例:一切舊哲學在歷史觀上都是唯心主義的,舊唯物主義企圖用唯物主義解釋社會歷史,但它不理解勞動、實踐的歷史作用,因而最終陷入唯心史觀。
3.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1)科學性(why):在于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在于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舉例: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原理,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作用
(2)革命性(why):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舉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在我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4.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核心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學生活動:“學生講壇”這部分知識學生在歷史課中已經有了完整的學習,課前由學生自行準備,課堂請三位學生代表進行講解。
1.毛澤東思想及其精髓
(1)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p-1/21)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過程中產生的偉大理論,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①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②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
③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2.鄧小平理論及其主題
(1)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2)鄧小平理論的主題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舉例: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根本性質;改革是一場革命;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不可缺少的條件;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三步走發展戰略”、先富起來和共同富裕的關系;黨的建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一國兩制”推動國統一大業完成;等等。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質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
舉例:它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