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學會分析事物的本質教案
上述材料說明:①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1946年雙方的力量對比的數字,只是現象,而現象是暫時的、可變的、臨時起作用的因素,本質是穩定的,一個代表反動,是多變的,一個代表進步,是穩定的。②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只看到現象是膚淺的認識,抓住本質,長遠地看問題,才是高水平的理性認識。毛澤東同志的認識正是抓住了當時種種現象中的可靠的東西。③只有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中國共產黨正是以毛澤東同志的正確理性認識為指導才鼓舞了斗志,提出有力對策,使革命戰爭取得勝利。
認識、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的關系,現象,本質,認識的根本任務,實踐的內在聯系
(1)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2)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它們是認識的不同質的階段。二者的內在聯系是:一方面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二者都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
(3)真理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如果把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的邏輯組成一定的體系,就形成科學理論。
(4)認識的根本任務在于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5)認識、感性認識、理性認識、真理、科學理論的基礎是實踐。
●備課資料
羅剎戲服
很久以前,有一群以賣藝為生的樂舞伎兒要去他國謀生,途中經過婆羅新山,此山素以傳說有食人羅剎惡鬼出沒而聞名。夜幕降臨,眾伎兒雖然個個心驚膽戰,但也只好在山中過夜。為了避寒,也為了壯膽,伎兒們生起一大堆篝火,伴火而臥。跋涉了一天的伎兒們漸漸地睡了。只有一個伎兒身感風寒,渾身發冷難以入睡,便將平日扮演惡鬼羅剎的戲服裹在了身上,面向篝火,宿坐著烤火。
夜半時分,一個同伴從睡夢中醒來,朦朧中突然看到青火邊坐著位“羅剎”,頓時大驚失色,不及仔細辨別審視一下,就跳將起來,驚呼著撒腿便跑。這一來,驚醒了所有的伎兒,都驚恐萬狀地四散奔逃。而那位身著羅剎戲服的伎兒見同伴們驚呼羅剎來了,也害怕地跟著大家尋路逃跑。眾伎兒慌亂中發現“羅剎”緊跟在他們后面,倍增惶恐,以為羅剎非要追殺他們不可了,于是更加驚慌失措。天色漸明后,他們才看清,那個所謂的羅剎惡魔不過是一個穿著戲服的同伴。為什么眾伎兒會如此恐慌呢?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眾伎兒聽到傳說,心中有“鬼”,心里怕“鬼”。一旦看到篝火邊身穿羅剎戲服的同伴,馬上以為“鬼”來了。反過來,如果眾伎兒心中無“鬼”,也不怕“鬼”,那“羅剎”最多也就能嚇噓他們一下,而不至于使之驚慌失措,損失慘重了。所以,我們要重視內因的作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這樣才能對外因做出正確的分析,更好地利用外因的作用。
這則故事還啟示我們,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現象又有真相和假象之分。人們對事物的現象和本質的認識分別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者比較,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全面,更正確,更可靠,能更好地指導實踐,而要獲得理性認識,必須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并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這則故事中的伎兒們,看到的是一種假象,又沒有進行“去偽存真”的加工,單憑錯誤的感性認識去指導行動,取得的當然是錯誤的結果了。所以,我們要自覺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獲得正確的理性認識,才能使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取得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