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教學設計
2.教師歸納:
ü 文化對人有潛移默化、持久深遠的影響。(對個人而言)
ü 一定的文化能反作用于經濟和政治,給以重大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社會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礙社會發展。(對社會而言)
ü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以電視傳媒為視角,通過對比分析了文化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對電視欄目的交流中看到了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的可喜的變化和憂慮的現象。
通過師生之間的探討、交流,明確了在文化生活中為什么要提高自己選擇文化產品、參與文化生活的能力。知道了我們需要發展的是喜聞樂見的大眾的文化。那么下節課,我們就具體來說一說,如何選擇的問題。謝謝大家。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評價方式:
我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授是否認真、嚴肅、科學;二是學生的學習成果如何,是否達成了事先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提高的過程。
評價的方式有:同伴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和反思;學生反饋。
2、評價量規:
我設置了幾個問題用于課后的教學評價:
(1) 教學目標是否符合課標要求,是否符合三貼近原則,是否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的生成性和過程性。
(2) 學習所用資源是否來自生活實際,是否真實,是否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
(3)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能有效的通過提問和資料的展示分析,引導學生自己生成思考過程,而不是“教師代替學生的思考”。
(4) 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態度,學生是否提出有意義的觀點和問題。學生的回答是否是實話。
(5) 由于是“觀點教育課程”,學生是否對生成的觀點表示認同。
(6) 理論與實際結合程度如何。
七、教學反思:
1.《文化生活》是本次新課程改革新增內容。如何講好文化課,是每一個政治教師的命題。實驗區的老師們將本冊教材形容為“好學樂教”,實踐過才發現,文化并不好教。要想教出文化課的政治味,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什么是文化課的政治味呢?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和課堂實踐經驗,我發現,政治課上講文化,不能僅僅停留在文化現象,也就是文化的表象上。具體的文化內容包羅萬象,政治課上不好講也講不完。從政治課的角度,更要挖掘林林總總的文化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律,教會學生如何站在更高的領域去看待和參與文化生活,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2.本次課用了兩個比較主要的材料。一個是通過學生的推薦喜愛的電視節目這個活動來講大眾傳媒的積極作用。我認為,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學會分享的培養。正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另一個是對“小沈陽現象”的分析,通過觀察細節,引導學生發現,在央視導演的藝術處理下,庸俗的東西被化解了,通俗的美更能被人接受。這讓學生對今年這個獨特的文化熱點有了全新的理解。同時我也認為這個材料用的不透。如果能從始至終一例到底來分析,會更好的利用鮮活的事例,闡明我們需要學生理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