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常識》第四課 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教案
(2)唯物論離不開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唯物論是堅持辯證法的唯物論,它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解決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同時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3)辯證法也離不開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是唯物論的辯證法,而不是唯心主義的辯證法。它認為辯證法總的觀點和規律應當是從客觀物質世界中抽引出來的,而不是在人的頭腦中臆想出來的。
(4)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每個原理之中,離開了辯證法的唯物主義和離開了唯物主義的辯證法,都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要把兩者統一起來,有機地相結合。
復習提問:
(1)事物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2)事物發展的狀態是怎樣的?
(3)新事物發展的趨勢是怎樣的?
(通過回顧第四課前三節的內容,為本課總結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觀點做好鋪墊和知識上的準備。)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事物的發展總要經過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而發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導入新課以上我們學過的觀點都是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我們提供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與它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稱之為形而上學。這堂課我們主要研究怎樣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的問題。
二、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36頁第3自然段至第137頁第1自然段。
1.兩種發展觀對主的表現和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影響(板書)
請同學們把課文中列舉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學家的各種觀點分為相對應的正確的和錯誤的兩組,并將這些觀點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概括出來。這些錯誤的觀點(形而上學)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表現?
(教師出示下面的表格。請同學總結后,填唯物辯證法
形而上學
哲學家
觀點
現實生活中的表現表并簡述。)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對于事物的聯系和發展,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見解。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著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例如:荀況認為人和人是密切聯系的觀點,韓非認為社會是變化發展的觀點,黑格爾認為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的觀點,都是正確的,符合辯證法的觀點。郭象認為人與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觀點,董仲舒認為天不變、道亦不變(指封建制度的一切原則永恒不變)的觀點,杜林認為事物中沒有矛盾的觀點,都是錯誤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觀點。而在現實生活中,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對人們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如看問題辦事情習慣于孤立地就事論事,看人看事一成不變,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長遠利益,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學校師長和機遇等外部條件上。
(介紹形而上學一詞的來源和含文,以排除學生的疑念。)
形而上學士詞源于古希臘文。它本是亞里士多德的一本文集的名稱,叫《物理學后編》。當時在出版亞里士多德的文集時,編撰者們把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著作放在前面,叫《物理學》,而把他研究有關神、靈魂、意志、自由等的哲學學說放到《物理學》的后面,取名為《物理學后編》當這部著作介紹到我國時,學者嚴復借用《周易》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說,超乎物體具體形態之上的那些事物叫做"道",具有具體形態的事物叫做"器"),把闡述抽象道理的《物理學后編》就取其意翻譯成了"形而上學"(關于形而上的學問)。所以,形而上學的本意是"物理學后編"。從黑格爾開始,就把形而上學用作反辯證法的同義語,也就是說,形而上學是與辯證法相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