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教案
6.《馬賽曲》雕塑
位于法國首都巴黎愛德華廣場凱旋門右方的《馬賽曲》雕塑,創(chuàng)作于1836年,作者為法國雕刻家呂德。1792年法國人民奮起抵抗奧國侵略,馬賽人高唱((馬賽曲》挺進巴黎保衛(wèi)首都。后來《馬賽曲》被定為法國國歌。呂德就是根據(jù)這首歌的主題,創(chuàng)作完成了這組充滿浪漫主義激情的組雕,成為法國革命不朽的紀念碑。
7. 《國際歌》
《國際歌》是1871年由歐仁•鮑狄埃寫成的無產階級的戰(zhàn)歌。巴黎公社失敗后的第二天,他隱藏在巴黎城郊蒙馬特爾工人區(qū)一間簡陋的頂樓里,寫下了《國際歌》的歌詞。他在歌詞中揭露了資本主義“毒蛇猛獸”吃盡了勞動人民血肉的暴行;闡明了“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勞動群眾“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表達了公社英雄們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要為真理而斗爭”的決心;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團結戰(zhàn)斗:必然能使“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的偉大真理。1888年6月,法國工
32
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為這首詩歌譜了曲。從此((國際歌》就響徹全世界,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英勇斗爭。1920年《國際歌》被瞿秋白翻譯成中文,在我國廣泛流傳。
8.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同志崇高思想、優(yōu)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鐵人精神內涵豐富,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jīng)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工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等。
9.王進喜
1960年4月14日,王進喜率領工人經(jīng)過苦干五晝夜,大慶第一口油井開鉆,不久即噴出原油。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鉆桿砸傷,他顧不上住院治療,拄著拐杖纏著繃帶連夜回到井隊。第二口油井在即將發(fā)生井噴的危急時刻,沒有重晶石粉,他當機立斷地主張用水泥代替。當時由于沒有攪拌機,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人。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戰(zhàn)斗,井噴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鉆機,王進喜身上卻被堿性很大的泥漿燒起了大泡。房東老大娘見他連續(xù)幾天幾夜奮戰(zhàn)在井場沒有回來,感慨地說:“王隊長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字傳遍了油田,響徹了全中國。
10.軍歌的魅力
如果說音樂是人類最高級的語言,那么軍歌所傳遞的則是軍人的威武陽剛之氣和金戈鐵馬之聲,所表現(xiàn)的是軍人“大江東去”般的豪情壯志。從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到90年代的《為了誰》,從《血染的風采》的深情雋永到《咱當兵的人》的氣勢恢弘,無不令人熱血沸騰、斗志昂揚。軍歌能激起人們心底那種異乎尋常的莊嚴感、崇高感,它是軍隊的靈魂,是軍人的心靈家園。
前不久,在央視的“同一首歌”節(jié)目中,又聽到了久違的《軍港之夜》:“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zhàn)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這甜美而抒情的歌聲,讓人把安詳?shù)拇蠛!⑺奶饓簟L和浪的悟性以及生活的理想,詩意般地連在一起。這是軍歌的又一種風格,它委婉、寧靜,如同微風徐來,楊柳拂面,讓人仿佛回到了過去,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