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文言實詞和虛詞(二)
①因+名詞(名詞性短語)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哆^秦論》 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成語)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哆^秦論》 “因”與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賓結構,為介詞 ②因+動詞 后因伐木,始見此山!堆闶幧健 為連詞 注意:“因”、“以”、“與”后省略代詞,會誤為連詞。如: 望今后有遠行,必以(之)告妾!杜c妻書》 是歲大旱,無野草,農以(之)告諶。《段太尉逸事狀》 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之)俱去!而欓T宴》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之)飲!而欓T宴》 驢不勝怒,蹄之;⒁颍ㄖ┫,計之。《黔之驢》 6.嘆詞 唉、嘻 唉、哎 唉!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嗚呼、嗟乎、噫吁嚱 啊、哎呀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栋⒎繉m賦》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難》 第五課時 (一)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技巧 1.詞性分析法 從詞性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如“之”有代詞、助詞、動詞三種詞性。通過分析詞性,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 2. 位置分析法 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關系、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 如“乎”:作語氣助詞,表感嘆、疑問或反問,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詞尾,用在形容詞后。作介詞時它位于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用于形容詞后,表示比較。 3.溫故求新法 我們應盡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 4.語境判定法 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須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如“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賦》) 后句沒有緊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贊許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見句中的“而”為轉折連詞,可譯為“可是、卻”等。 5.語法切入法 即通過分析句中的語法結構去理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如: 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句中的兩個“為”應為動詞謂語,譯為“是”;末句“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構,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 6.標志識別法 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志性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如:表示被動的“見”“于”“為”“為所”,表示賓語前置的“之”“是”等。 (二)復習方法 1.重視課內虛詞積累。分類記憶理解。如表限定范圍副詞,有許多:只、止、特、但、徒、惟、僅、直、啻?勺g為:只、只是、只有、僅僅。表示時間短暫副詞有:少時、少頃、少間、俄頃、俄而、未幾、須臾、尋、旋、既而、斯須?勺g為:不久、立刻、隨即、一會兒、片刻。再如句首虛詞,引起議論或表示感嘆的有:夫、蓋、嗟夫、嗚呼、噫、若夫。句末虛詞,表示各種語氣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爾、與(歟)。一般根據文意可譯為:嗎、呢、了、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