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文言實詞和虛詞(二)
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其說蓋出于仲尼。吾以為諷、直一也,顧用之之術何如耳。伍舉進隱語,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論,秦帝立悟。諷固不可盡與,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然則奚術而可?曰:機智勇辯如古游說之士而已。夫游說之士,以機智勇辯濟其詐,吾欲諫者,以機智勇辯濟其忠。請備論其效。周衰,游說熾于列國,自是世有其人。吾獨怪夫諫而從者百一,說而從者十九,諫而死者皆是,說而死者未嘗聞。然而抵觸忌諱,說或甚于諫。由是知不必乎諷,而必乎術也。 說之術可為諫法者五:理諭之,勢禁之,利誘之,激怒之,隱諷之之謂也。觸龍以趙后愛女賢于愛子,未旋踵而長安君出質;甘羅以杜郵之死詰張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諭之也。子貢以內憂教田常,而齊不得伐魯;武公以麋鹿脅頃襄,而楚不敢圖周。此勢而禁之也。田生以萬戶侯啟張卿,而劉澤封;朱建以富貴餌閎孺,而辟陽赦。此利而誘之也。蘇秦以牛后羞韓,而惠王按劍太息;范睢以無王恥秦,而昭王長跪請教。此激而怒之也。【蘇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繳感襄王此隱而諷之也五者相傾險诐1之論雖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則理而諭之主雖昏必悟勢而禁之主雖驕必懼利而誘之主雖怠必奮激而怒之主雖懦必立隱而諷之主雖暴必容。】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致君之道盡于此矣。 吾觀昔之臣,言必從,理必濟,莫如唐魏鄭公(魏征),其初實學縱橫之說,此所謂得其術者歟?噫!龍逢、比干不獲稱良臣,無蘇秦、張儀之術也;蘇秦、張儀不免為游說,無龍逢、比干之心也。是以龍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術;蘇秦、張儀吾取其術,不取其心,以為諫法。 (選自蘇洵《諫論上》,有刪節) 【注釋】①險诐(bì):不正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用之之術何如耳 顧:不過 b. 請備論其效 備:準備 c. 此理而諭之也 諭:使……明白 d. 悟則明,懼則恭 恭:謙遜有禮 答案:b(備:完備,全面。)第四課時 (一)文言虛詞的分類 1.代詞 (1)人稱代詞
①第一人稱 吾、予、余、我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項脊軒志》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 為白尚書,出聽我言。《段太尉逸事狀》 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書之不存。《游褒禪山記》
②第二人稱 女、汝、若、爾、而、乃、子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靜女》(女通“汝”)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晏子治東阿》 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而通“爾”)
③第三人稱 之、其、彼、厥、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