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語言得體,重點是要根據語境恰當選擇句式和措辭。.句①修飾語太長,不太符合習慣,宜分成幾個短句;句④比句③更口語化,當然更為小學生所理解;句⑤的短句更容易讓聽眾理解。由此答案就可以確定了。
【正確答案】c
【評點與探究】這是一個新的題型,考查對語言運用是否得體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難度。語言得體,語境是很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甲、乙、丙就是三個語境限制條件,面對傳媒的眾多讀者,句①一個中心詞(母親)帶含6項內容的長定語,這種句式讀來費力,不如句②改為幾個說明性分句,使全句的節奏顯得比較舒緩。句③、句④是選擇的難點,也是此題容易出錯的地方。這里應考慮面對很少和文言文打交道的小學生,句③中用了一些文言味較重的詞語,就不如句④改為口語化、形象化的表述更合適。丙引自《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胡耀邦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既然語境條件限制為口語表達,接受者要依靠耳聽心記,在這樣的情況下,句⑤的口語化短句就比句⑥的書面語長句用得得體。
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使用指導
一、使用指導
本欄目是在“案例探究”的基礎上圍繞本專題涉及到的知識進行完整的系統的總結與拓展。目的一是梳理出知識網絡,二是從知識網絡的介紹中系統總結解題的原則、思路和方法。教師使用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不同類型考題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而且要根據學生接受、反饋的情況來總結歸納。以下每一部分均涉及考點闡釋、設題類型、示例解析等幾方面。
二、知識歸納與思維拓展
(一)語言簡明
語言表達“簡明”:“簡”即“簡要”,指使用最少的文字傳遞最多的信息;“明”即“明白”、“明確”,指用語淺顯易懂,沒有歧義。對這一考點的考查往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設題:
1.不啰嗦,刪除冗余信息
解答此類試題,關鍵是準確篩選關鍵信息,再根據要求刪除冗余信息。
又如XX年高考全國卷第25題:
為使下面畫線的語句簡潔、順暢并保持原意,需要刪掉一些詞語。在刪改時哪些詞語是必須保留的?將其序號填在橫線上。
記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試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語文⑨后⑩,我感覺相當不錯,興奮了很長時間。
必須保留的詞語是②③④⑦⑨
2.不費解,避免艱澀難懂
如XX年高考全國卷第25題
把下面的長句改成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達得更為清楚。(不得改變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詞語)
現在許多國家都已經能夠生產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的機器人。
(此題雖然從題面上看是考查句式的變換,但實際上也有語言簡明的要求在,原句使用多項修飾語,令人理解有難度,變換句式的目的是讓其更容易理解。
參考答案一:現在許多國家都能夠生產這樣的機器人:它們可以獨立操作機床,可以在病房細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