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習教案
答案:答案角度提示:
從語言的角度:可分析總體的語言風格;也可抓住“滿”“過”“知”等字分析煉字的精當。
從形象的角度:可聯(lián)系詩中意象作具體分析;也可以聯(lián)系寫景狀物分析虛實相生,動靜皆備的特色。
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襯托等藝術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點。
從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對“春暮”的態(tài)度,也可評價末句暗點“西園”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內(nèi),但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本題考古代詩歌鑒賞,角度任選,開放度極大,是本套試卷的最大亮點。它不再是“問什么答什么”,而是“想什么答什么”,給了考生答題的充分自主權。角度不外乎四個:形象、語言、技巧、情感。
十二.(湖北)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登 城 望湖樓晚景
劉敞 蘇軾
雨映寒空半有無, 橫風吹雨入樓斜,
重樓閑上倚城隅。 壯觀應須好句夸。
淺深山色高低樹, 雨過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圖。 電光時掣紫金蛇。
(1)兩詩均寫江南雨景,但景色有異,《登城》寫的是□□□□,《望湖樓晚景》寫的是疾風驟雨。(2分)
(2)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2分)
(3)以上兩首詩,劉詩優(yōu)美,蘇詩壯美,請結(jié)合詩句賞析。(4分)
【參考答案】(1)和風細雨。
(2)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并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zhuǎn)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3) ①劉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 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②.蘇詩通過寫橫風斜雨,潮江涌動,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雨 前,雨后的壯觀美景 。
【解析】兩首詩歌同為寫景佳作,賞析時抓住詩人描寫的景物,品味景物的特點,結(jié)合詩人的詩歌特點,全面賞析。(1)要填與“疾風驟雨”相反的詞語,結(jié)合詩歌即可得出。(2)分析作用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答題,內(nèi)容包括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和對主題情感的作用,形式包括對題目、開頭、上文、下文和結(jié)尾的作用。(3)王國維以西方美學崇高的理論糅合中國古代美學陰陽柔剛說而提出:“美之為物有二種:一曰優(yōu)美,一曰壯美!比粑崛伺c審美對象無利害關系,又毫無生活之欲存在,則“此時吾心寧靜之狀態(tài),名之曰優(yōu)美之情,而謂此物曰優(yōu)美。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獨立之作用,以深觀其物,吾人謂此物曰壯美,而謂其感情曰壯美之情”(《紅樓夢》評論)。優(yōu)美指審美主體在觀賞具有審美價值的客觀對象時,主客體之間所呈現(xiàn)出來的和諧統(tǒng)一的美。其特征是:1)和諧;2)在形式上具有小巧、和諧、精致、輕盈、絢麗、清新、秀麗、優(yōu)雅等品格;3)是外觀形式與美的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具有靜態(tài)、柔性的美,沒有沖突、矛盾。壯美是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嚴肅、雄壯之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