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習教案
(1)南北朝時代。
①民歌分北方、南方。北方戰亂頻繁,加之少數民族性格粗獷剽悍,其民歌中往往表現出尚武精神!赌咎m詩》就是女孩子“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典型例子。當然,連年的征戰也給老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不少民歌也反映了這一主題。
南方雖政權頻繁更替,但與北方相比,還是比較安全。士大夫享樂之風延及民間,因此男女戀情幾乎成了這一時期南方民歌的惟一主題。這類詩歌往往通過雙關等手法含蓄地表達男女愛慕情懷!段髦耷肥瞧浯碜。
②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厭棄官場,向往自然,去職后長期歸隱,開創田園詩派,多寫自然景色及農村生活,詩風平淡爽朗,語言質樸自然,極為精練。
(2)唐詩題材多樣,風格多姿多彩。
學習唐詩,必須了解“安史之亂”。唐王朝以此為界,前期鼎盛繁榮,后期逐步衰敗。這對詩歌有重大影響,“安史之亂”也是唐詩的一個轉折點。亂前詩歌大多氣象雄闊,感情豪邁,詩壇彌漫著浪漫氣息。尤以李白為代表,奇幻的情思,絢麗的文采,不羈的性格形成了他的飄逸奔放的浪漫主義風格。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集中反映了盛唐時代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些詩主題大多為兩點:一方面歌頌從軍報國,英勇殺敵,另一方面反對無休止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因此這些詩交織著英雄氣概與兒女情腸,其詩雄奇瑰麗,其情則悲涼慷慨,又纏綿婉轉。而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則極為成功地描繪了幽靜的景色,其詩恬靜自然,用語精深華妙,借以反映其寧謐的心境。
“安史之亂”帶來的殘酷的戰爭、苦難的環境使后期的詩人們受到鍛煉,教育,使他們敢于正視慘淡的人生,為國家的安危、人民的哀樂而歌唱。這以杜甫為代表,杜甫始終能以嚴肅的、悲憫的心情注視、關心和反映祖國、人民的命運和疾苦,詩風沉郁頓挫,是現實主義的杰作。
中唐詩分兩個流派,白居易、韋應物、李益等人正視現實,抨擊黑暗,語言通俗流暢,生動感人。韓愈、孟郊、賈島、李賀則刻意求新,寫險怪,寫苦澀,寫冷艷。此外柳宗元、劉禹錫也很有成就;柳詩峻潔而清腴,劉詩簡練而沉著,多諷刺時政之作。
晚唐以杜牧和李商隱為代表。杜詩清新峻拔,適于表達他較為豐富的政治抱負和激情;李詩則以瑰麗的語言、沉郁的風格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國之哀。
(3)宋詞要把握兩個時代及兩大流派的不同特點。
唐末至北宋前期詞幾乎是婉約派的一統天下。
唐末以溫庭筠為代表,溫詞偏重寫閨情,詞藻艷麗;五代以李煜為代表,其亡國之后的詞感嘆、沉痛,直抒胸臆,不加雕飾,生動形象。宋初以保持晚唐五代婉約風格的晏殊、歐陽修為代表。晏詞閑雅而有情思,音調諧婉,華美工整;歐詞則有所開拓,述懷、詠史、繪景,風格爽朗清麗。
北宋中葉直到南宋,革新派詞人先后興起,以柳永、蘇軾為代表。柳永是專力寫詞第一人,創制慢詞,善于鋪敘,長于情景交融,語言淺顯平易,不避俚詞俗語。蘇軾以詩入詞,大大擴展了詞的題材范圍,使詞跳出了婉約詞一般寫離愁別緒、男歡女愛的狹窄范圍,達到“無事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的地步,其詞境界宏闊,激昂慷慨,開創了豪放詞派。當然蘇軾也不乏清新婉麗之作。
北宋的覆滅,是歷史上少見的一次大浩劫,生活在這一時期的女詞人李清照于汴京破后南渡,流離轉徒,詞情詞風為之一變,前期詞多寫個人的離愁,后期詞則帶有深沉的家國之痛,多寫無法排遣的悲愁慘痛。其詞承繼婉約,又兼豪放之長,長于抒情,善用白描,出語自然而創意新奇,富有音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