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0
(選自《環球科學》XX年第9期,略有刪減)
5.從原文看,下列對“麥克白效應”試驗的有關內容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
a.洗手不僅能減少身體上的不滿情緒,還會減弱人們幫助別人的意愿。
b.試驗表明,道德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這種渴望與社會行為存在因果關系。
c.身體的潔凈與道德的純潔在宗教、語言和人類行為上,都有非常深遠的聯系。
d.這項試驗最早發現當人們背叛了自己的價值觀時,他們感到需要去補償。
答案 a
解析 b項說法過于絕對,由第四段第一句“盡管這些研究似乎表明”和最后一段“我們的研究將說明,
環境不潔與社會行為可能存在因果關系”可知;c項答非所問,該項內容不屬于“麥克白效應”試驗的內容;
d項無中生有。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麥克白夫人在謀殺鄧肯后瘋狂地想洗掉血漬的事例,同樣可以說明至少在潛意識里,人們認為可以“洗”凈自己的罪孽。
b.清潔雙手之類的行為能減輕負罪感,但也削弱了一些人的道德精神,使他們在別人有困難時不愿意提供幫助。
c.抄寫不道德故事的學生給清潔用品定的價格要比其他同學高得多的原因是他們認為清潔用品可以“洗”凈道德污點。
d.潔凈的環境可以改善人們的社會行為,不潔凈的環境則會降低人們的道德水準,這一點將得到科學家們的研究的證明。
答案 c
解析 c項錯在“認為”,這些人并沒有如此清醒的認識。
7.依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所謂“麥克白效應”是指罪惡感能促使人們去清洗自己,洗滌身體可以幫助人釋放良心上的不安。
b.沒有分發紙巾的受試者的道德素質似乎比分發了紙巾的受試者要高得多,因此更愿意幫助他人。
c.加拿大和美國科學家的有關“麥克白效應”的試驗對于研究人們的心理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
d.麥克白夫人希望借洗手來洗清她的罪惡,這與中國的“金盆洗手”有某種相似之處,只不過后者更主動。
答案 b
解析 b項強加因果,沒有分發紙巾的受試者是因為道德上的污點造成了對身體清潔的渴望,所以更愿意幫助
他人以“洗”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