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10
三、(07黃岡中學、襄樊五中高三11月聯考)閱讀下面短文,完成6~9題。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歷來對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認為這是比喻猶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筆者認為,詩中的烏鵲當偏指烏鴉,《漢語大詞典》釋“烏鵲”,其一義即指“烏鴉”。“烏”既與王業有關,曹操這里所慨嘆的當指統一全國的王業未能成就。清代的王堯衢闡釋這首詩說:“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憂之不忘,則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則星稀,非烏鵲飛之時也,以故繞樹三匝而無所依托,則英雄無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傾漢為心,其借口周公,不異王莽。”(《三曹資料匯編》第28頁,中華書局1980年版)這說明了曹操以烏鵲南飛而無所依托來比喻自己不能完全奪取占有漢家的王業。
蘇軾《赤壁賦》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詩句并云:“‘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監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受蘇軾的影響,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橫槊賦詩的故事情節,并借小說中人物劉馥之口闡釋這四句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也。”羅貫中顯然以“烏鵲南飛”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敗,未能實現統一大業。毛宗崗對這一情節加以評論道:“蘇子瞻《赤壁賦》亦引此四句,以為孟德之困于周郎,蓋南飛而無可依,正應其南征而無所得耳。”結合毛氏的評語可以看出羅貫中有意把“烏”意象與王業聯系起來。再如清趙翼《赤壁》詩云:“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寫于何時,因乏史料佐證,目前難以確定。《赤壁賦》《三國演義》《赤壁》詩說它寫于赤壁之戰時,盡管是出于文學家的想像和推測,但它們都有將“烏鵲”與統一全國的王業聯系起來的傾向,將“烏鵲南飛”等句視為曹操王業未能成就的征兆的意圖是明顯的。
6.本文議論的主要問題是 ( )
a.批駁歷來對《短歌行》的錯誤理解。
b.《短歌行》的寫作時間和“烏鵲”一詞的落實。
c.歷代文學家引用《短歌行》的目的。
d.《短歌行》中“烏鵲南飛”等句的含意。
答案 d
7.對文中“歷來對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
a.為下文的議論樹立批駁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