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請一組同學以詩人的身份,請二組同學以哲學家的身份,請三組同學以律師的身份,請四組同學以資深記者的身份寫一兩句話或一段話。
(大約6—7分鐘)插入《班得瑞》音樂
教師:相信大家已經寫完了符合自己身份的語言,下面請大家每六人一組,進行討論,看六人當中,誰的語言更有個性化、更符合自己身份,推薦給老師供全班同學一起欣賞。
(大約3分鐘)
好!請寫上被推薦者的身份及姓名,如詩人某某某,如哲學家某某某,如律師某某某,如資深記者某某某。
教師下講臺收取優秀習作教師例讀:
詩人某某某說
哲學家某某某說
律師某某某說
資深記者某某某說
三、過渡語:
剛才同學們寫的語言,都寄托了自己對于死者和同情或者是對生者的啟迪,語言都十分符合自己所充當的身份特點,這樣的語言就是個性化的語言。那么,在平時作文中,有些同學寫人物對話的時候,人物語言缺乏個性化,寫出來的語言干巴乏味。
例(放映,教師讀):門被打壞了,開了一個拳頭大的窟窿。班主任來了,說:“誰踢壞的?”搗亂鬼董小天說:“沒看見。”旁邊的張小勇還幫董小天說話。高芳芳說:“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認。老師說:“還有誰看見了?”“沒看見。”李星說。
教師:這一段描寫顯得單調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們性格的個性化語言,就會好象真的聽見他們的聲音,同時添上相應的表情和動作,就會加強對話的表達效果。 同學們不妨去修改一下。(給五分鐘事件學生改),然后點2----3名同學讀改過的文段。
學生:
學生:
學生:
(示例:放映改動后的例子)
門被打壞了,開了一個籃球大的窟窿。班主任來了,瞪著眼:“誰踢壞的?”搗亂鬼董小天斜著眼,冷笑著:“鬼知道,又沒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門?”旁邊的張大勇,朝老師做了鬼臉:“哈……,開了窗,好通風。”誰知這一下卻惹惱了站在旁邊的班長高芳芳。“是董小天,他來時,一陣風正好把門關了,他就抬起腳,用力一踢。”董小天腳一跺:“大白天別說夢話!你小心點,不要誣陷好人!”“我才不瞎說呢,大家都看見的。你憑什么,做了壞事,還要耍嘴。”老師說:“還有誰看見的?”“我,……沒看見。”李星使勁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教師:改動后我們通過人物個性化語言看到搗亂鬼無事生非,油嘴滑舌,張大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義、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軟弱、膽小怕事,各自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點活靈活現。
六、教師總結:
好的文章是要求反映社會人生,表達真誠情感的。唯有真實生動,才能動人。而要創作好作品,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是最能體現“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則的。讓我們在作文中,錘煉人物語言,使人物語言更富有個性化,讓我們的的作文的人物語言能刻畫社會眾生相,贊頌真善美、鞭撻(tà)假丑惡,真正做到“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