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生產、勞動與經營
【例題1】XX年3月,我國文化部指出:我國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這是因為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產品的需求日益提高。這表明a.生產決定消費 b.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解析】選b。根據題干中的重要信息“人民群眾對精神產品的需求”,也即人民的精神文化消費反過來拉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使之成為投資熱點和經濟增長點。體現了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重難點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一是要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即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由此明確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公有制為主體”,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否定了過去在所有制關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純而又純”的單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同時要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二是要全面認識、科學界定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三是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第一方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要注意兩點:其一,這種優勢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上可能有差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分布上的優勢;其二,這種優勢,指的是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正確認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要克服兩種片面的認識:第一種是要走出以純國有經濟代替公有經濟的誤區。公有制占主體不等于國有經濟占主體,國有經濟有所下降,并不會改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第二種是要走出片面強調數額、數量的誤區。公有資產占優勢,更體現為質的提高。這就打破了過去認為公有經濟資產總額越多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的傳統思想觀念。第二方面,國有經濟基礎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是指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這個前提下,即使國有經濟比重減小一些,也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二是指對大企業和大企業集團控股或參股以發揮作用;三是指做那些非國有企業不能做或不能讓他們做的事情;四是指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進行和國民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四是要正確認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的聯系和區別。主體是一個比重概念,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導是一個權重概念,是指主要的并且能夠引導事物發展的方向。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側重于所有制結構中各種所有制成分的比例上講的;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則是就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對國民經濟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所起的作用而言的。同時,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離不開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保證公有制占主體地位,最主要的是國有經濟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部門、關鍵部門和關鍵領域居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支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