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與分配復習教案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存在其他多種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2)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收益分配的制度。這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這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溫馨提示按勞分配在社會主義公有制范圍內實行,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是同個體經濟相適應的,按生產要素分配則與私營和外資經濟相適應,這是三種分配方式在所有制基礎上的區別。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1)公平涉及經濟、政治、法律各個領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2)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3)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4)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一個制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兩個“重要舉措”: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效率和公平的關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2)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3)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溫馨提示不能認為貧富差距符合“效率優先”的原則,有利無弊。這是因為:適當的貧富差距符合“效率優先”的原則,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過大的貧富差距不利于社會公平,背離社會主義本質,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因此,不能籠統地說,貧富差距是利是弊,要看其程度如何、效果如何。1.重點突破: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論依據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依據的基本理論是生產決定分配、生產力發展狀況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決定消費品的分配方式。我們通過三個圖示來說明:
“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不同分配方式的意義”之間的聯系
【例1】 某位國有獨資企業技術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資、獎金、股票投資收入等構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工資、獎金、股票投資收入都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b.工資、獎金、股票投資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