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專題復習實現人生價值導學案
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1)紀念碑正面和背面鐫刻的文字都包含著對逝者的價值評價,其依據有何不同?這種評價差異反映了價值判斷的什么特點?(14分) (1)紀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對麥哲倫的評價,評價依據是他領導了第一次環球航海,對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 紀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對拉普拉普的評價,評價依據是他領導反侵略斗爭,對祖國做出了貢獻。 價值判斷具有相對性,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也就不同,會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斷;價值判斷的相對性并不否定價值判斷的客觀性,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5.(15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真情獻社會,服務暖人心”。在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動以及日常的社區服務中,志愿服務已經并將繼續發揮巨大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為更好地褒獎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將“有關單位在招錄公務員、招聘員工、招生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聘用、錄取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寫入地方法規;還打算推廣“志愿者服務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還可以在指定場所購物、參觀、瀏覽時獲得一些優惠。但上述對志愿者褒獎的做法在社會上卻引起了爭議,有的贊成,有的不贊成。(1) 運用所學哲學知識,說明個人應當如何在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7分) 答案:人生的價值在于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在勞動中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越多,價值就越大。(3分)社會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人不能脫離社會實現個人價值:(2分)投身于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實踐(勞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