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公民的政治生活復習學案
a. 民主評議會 b. 信訪舉報制度
c. 輿論監督制度 d. 社會聽證制度
13. 直接選舉、差額選舉社區自治組織,是加強社會主義基層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其意義在于( )
①它有助于促進公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
②它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政治參與能力和政治素養
③它使居民珍惜自己的選舉權
④提高公民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的能力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 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下列屬于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是( )
a. 業主委員會 b. 消費者協會
c. 居民委員會 d. 鄉人民政府
15. 閱讀漫畫 “被就業”。一系列用同樣方法構成的新詞“被”在互聯網上廣為流行,中國網民借“被捐款”、“被代表”、“被小康”等詞匯表達自己生活中遭受的委屈。這表明( )
①網絡擴大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
②網民正在成為重要的監督力量
③政府應重視網絡民意,傾聽網絡民聲
④政府應通過網絡公開相關信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6. 電視劇《手機》的熱播從一個側面表明了手機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不僅如此,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和公民政治參與意識的增強,手機同樣也影響到了公民的政治生活。在XX年上海市人大會議開幕前,作為一項“制度創新”,市人大首度公開人代會34位旁聽市民的手機,全城老百姓的各種呼聲訴求紛至沓來。
思考:(1)我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民主渠道有多種,市民旁聽人大會議屬于哪一種?(4分)
(2)上海市人大的這項“制度創新”對老百姓具有什么作用?(16分)
17. 網絡已成為中國公民表達社情民意的重要載體之一。《國家—2020中長期教育改革方案》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網民在一周內提出10萬多條反饋建議,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一個擬在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新疆天山天池附近修建煤礦的項目,在網民的強烈反對下并經科學環評后,被環保部門否決。事件表明,“網絡民意”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有人認為,網絡具有匿名性、虛擬性的特點,政府通過網絡民意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不可取。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評析這一觀點。(20分)
參考答案
第一課
1. a 【解析】這里的多數人是在統治階級范圍內,而不一定是在全社會范圍內。只有社會主義民主才第一次實現了全社會范圍內多數人的民主。故選a項。
2.b 【解析】我國人權的進步與保障,可見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故①正確。此題沒有涉及人民民主廣泛性,故排除②。人民合法權益保障的進步,可見人民利益的體現,故③正確。主權高于人權,排除④。
3.a 【解析】材料主要展示了人大代表組成人員的變化,由此可見人民民主主體的廣泛性,故答案為a。
4. a 【解析】志愿者是公民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故選a。
5. 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和公民的基本義務。從材料中可知公民出國后的表現與一個國家的形象息息相關,涉及到國家的榮譽,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