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政治公民的政治生活復習學案
6. b 【解析】這種任前審計,有效地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了任前監督,保障了公民的監督權,也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的工作,故選b。
7.b 【解析】我國上訪人數和次數的降低,可見公民與國家關系得到改善,故答案為b。此題沒有涉及公民權利主體和內容的廣泛,故排除a。基層民主主要是指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此題沒有涉及,排除c。人民內容矛盾仍舊存在,排除d。
8.c 【解析】“曬黑”是公民監督政府行為的體現,屬于公民的監督權。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建議,屬于公民的政治自由,故答案為c。監督權和政治自由屬于公民的政治權利,排除a。公民通過人大代表間接管理國家事務,排除b。此題體現公民的言論自由,故排除d。
9. 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和比較分析能力,回答本題的關鍵是區分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的內涵。城鄉人民本來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都是該權利的主體。而修正案的意義在于使農村人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得到進一步的實現,故選b。
10. 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選舉法》修正案意義的認識,以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a不符合事實,b不符合題意,c說法錯誤,故選d。
11. c 【解析】《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為公民依法行使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見證了民主的真實性。之所以讓政府信息公開,讓公民監督,這是保障公民監督權。公民在行使監督權的過程中,不能破壞社會秩序,必須履行一定的義務。故答案為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守法和違反法律受處罰的平等,材料無體現。
12. d 【解析】此觀點認為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是絕對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循基本的準則。
13. 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漫畫表明醉駕就是對社會犯罪,是違法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故①②③符合題意,④與題意無關。
14. 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細心程度。從設問中可知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我國公民不能直接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故d說法錯誤。
15. 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信息的能力。人大代表的選舉必須年滿18周歲,故③不正確,把包含③的選項排除。
16. 【解析】從理論要點上說,本題實質上是以世博會為平臺,考查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以及所應遵循的基本準則。從實踐上說,主要是結合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參與政治生活應如何行使上述權利,履行上述義務。
【答案】(1)理論要點: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4分)要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4分)我們在珍惜公民權利的同時,更要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4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世博會文明使者”是每個公民的責任。(2分)
(2)實踐要點:簡述自己以怎樣的實際行動,提高文明素養,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做世博會文明使者。(6分)
17. 【解析】本題以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為背景,考查學生解讀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和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回答時要運用公民的政治權利、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等知識,結合材料靈活回答。
【答案】通過網絡參與公共決策的討論,提出個人的意見、建議;(5分)利用網絡方式參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促進依法治國;(5分)利用網絡方式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5分)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抵制網上違法現象。(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