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7.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有促進作用。意識能夠反作于客觀事物: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要重視正確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①正確的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②錯誤的認識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③重視真理和科學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要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積極財政政策將推進稅制改革,實行減稅政策,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我國將從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促進企業投資和擴大內需。財政部表示,將進一步研究實施擴大消費的財稅政策,增加居民消費需求。調整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外貿發展,促進外貿出口保持穩定增長。 積極財政政策還釋放出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積極信號。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為扶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支持產業優化升級,在今年下半年兩次調高出口退稅率的基礎上,我國自2008年12月1日起,進一步提高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受影響較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當前我國面臨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亟待升級、低水平建設容易反彈等問題,積極財政政策將側重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下一步將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完善擔保體系建設,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促進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同時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支持服務業發展。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xx大及xx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擴大政府投資規模,著力加強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國內需求;推進稅制改革,實行減稅政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著力促進企業出口和擴大投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助規模,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積極支持就業,著力促進提高消費需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開支,增加農業、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投入,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堅持增收節支、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切實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著力提高財政管理績效,促進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8.內外因辨證關系。①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事物的變化發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②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離不開外部條件,外因是事物的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它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加速或延緩的作用。③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須通過內因,而絕不可能撇開內因單獨地起作用。總之,內外因同時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發展是內困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但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我們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要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受金融危機及全球經濟減緩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回落4.8個百分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比上年同期減少1.2個百分點。而出口與投資和消費一起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一是次貸危機的壓力,二是8年經濟高速增長后的周期性回落,三是3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轉型的壓力等等。由改革開放帶來的出口增長,作為支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由于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人民幣升值因素等開始出現調整,再加上經濟經過8年的高速增長后不可避免地出現周期性回落,最后再遇上席卷全球的金融風暴,才使得中國經濟在9.9%的高速增長下,微觀層面仍然感受到較大的困難。 在新的政策框架下,中國將通過努力穩定出口和刺激國內需求來達到穩定經濟的目標。外部需求的改善可能尚需時日,國內需求則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良好的財政收支狀況將為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支持,而最近出臺的新一輪農村改革政策無疑將提升農村消費需求,從而為全社會消費需求帶來強勁的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