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6.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關系。財政貨幣政策轉向凸顯中國政府保增長決心。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 是國家的重要政策。但兩者又有不同。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 , 財政政策是運用財政收入和支出來調節, 貨幣政策是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來調節。制定政策的機關不同 , 財政政策中的財政收支計劃必須經過人大的批準 , 貨幣政策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財政調節更具有直接性 ,貨幣調節則相對具有間接性。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都將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9月底以來,我國央行已在兩個月時間內,連續三次降低利率,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并已取消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這些就是“適度寬松”的表現。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我國十多年來在貨幣政策總稱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此舉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就是要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1998年我國開始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度寬松”,貨幣供給取向發生重大轉變。在今年9月份后我國對貨幣政策已進行了靈活審慎的調整,9月份后央行連續三次降低利率,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十大措施出臺意味著全面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開始落實,貨幣政策放松力度將大為增大。未來央行還將大幅度降息,而存款準備金率將進一步降低;擴大信貸的窗口指導政策也有望很快出臺,要求金融機構加大貸款規模。央行制定五大舉措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一是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 二是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增長,加大銀行信貸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取消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 三是加強窗口指導和政策引導,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改進金融服務,加大創新力度,加大對重點工程建設、中小企業、三農、災后重建、助學、就業等的信貸支持,加大對技術改造、兼并重組、過剩產能向外轉移、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信貸支持,同時繼續限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出口信貸的規模,探索在出口信貸中提供人民幣中長期融資。 四是進一步發揮債券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擴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發展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銀行間債券市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提供平臺。 五是進一步改進中央銀行金融服務。進一步提高現金預測分析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增強現金供應的前瞻性;暢通國庫資金支付清算渠道,提高國庫資金收支效率;擴大國庫直接支付涉農、救災補貼等政府性補助資金范圍,實現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后重建所需資金由國庫直達最終收款人;積極推動國庫直接辦理各項社保資金收支業務,提高社保基金收繳和社會化發放效率,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