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二輪復習教案
⑤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⑥“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方面。“引進來”,通過優化進口結構,著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和智力,有利于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利于更好的“走出去”;“走出去”,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有利于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寬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發展。在“引進來”的同時,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顯進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把對外開放推向新階段。
⑦在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中,通過海關征收的關稅對一國對外貿易具有重要影響。征收關稅可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關稅稅率的調整還能夠對一國進出口貿易起調節作用。根據自由貿易的原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發達國家為5%,發展中國家為15%,我國的關稅稅率也在逐步降低。
⑧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主要有對等貿易、展賣、加工貿易(包括來料加工貿易、來講裝配貿易、來樣加工貿易,具有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補償貿易(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等。發展對外貿易,可以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節約社會勞動,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可以吸收和引進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
⑨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原則。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要能夠正確處理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的關系,強調對外開放要始終堅持自力更生這一前提和基礎,強調自力更生不能排除對外開放,要把對外開放作為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堅持平等互利原則,在對外貿易中要自覺維護我國的主權,堅決反對不等價交換。
⑩發展對外貿易與保護民族工業相輔相成,不能分割,更不應對立。貿易自由并不意味著進口失控,特別是一些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更要對進口嚴格控制,以保護國內工業的正常發展。
二、多角度分析:1.經濟常識分析。 涉及的經濟常識內容主要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對外貿易以及“三農”問題等。財政政策是指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以實現社會經濟目標的具體措施。財政支出主要是用于政府進行公共工程建設和轉移支付(指政府對某些地區、階層及人士的津貼、補助等)。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調節貨幣供求和控制信貸規模,以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的方針和策略的總稱。貨幣政策工具有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等。央行提高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可擴大或收縮信貸供應量;通過提高或降低存貸款利率,可擴大或收縮貨幣信貸供應量;通過賣出或買進國債,可以擴大或縮小貨幣供應量。財政投入重點和國債投資重點的安排,體現國家通過財政有效地調節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增長滯緩,部分經濟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經濟發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國家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同時,中央銀行采取積極的貨幣政策,通過放松銀根,擴大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是經濟政策,都屬于宏觀調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點,在貨幣政策收效不明顯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則顯得比較有利,通過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如擴大財政赤字,支持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等。其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業人員,又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上表所列各項內容及XX年兩部委擬增發億元規模國債等方案就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具體表現。“投資、出口、內需”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三個材料所提到的政策項目中都得到了體現。特別是擴大內需,我國國內市場潛力大,經濟發展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把經濟增長放到主要依靠擴大國內需求上來,堅持并完善擴大內需的方針,是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的根本保證。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生活消費內需這一點和《經濟常識》中生產和消費辯證關系的知識點聯系得非常緊密。 以上措施均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